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發熱的降溫方法

退熱的方法有藥物退熱和物理降溫兩種方法。 常用的退熱藥有阿斯匹林、阿魯片、安乃近、醋氨本分或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等。 孩子用退熱藥, 不同于成人, 要根據年齡、體重決定服用量。 撲熱息痛口服每千克重10-15毫克;阿斯匹林口服, 每千克體重8-10毫克;阿魯片是阿斯匹林和魯米那的合劑, 適合於高熱有驚厥史的孩子, 用量:每次每千克體重8-10毫克;安乃近點鼻子, 適用於6個月以下的嬰兒, 用25%的安乃近稀釋1倍後滴鼻, 如2-6個月小兒每次可滴5-10滴。 對於高熱持續不退者, 也可用中藥紫雪散。 最近, 常用的退熱藥是“美林”(布洛芬混懸液),

Advertisiment
用量0.25-0.5ml/kg/次, 6-8小時可重複使用。 一般2-3歲用5毫升/次。 三歲以下小嬰兒最好用泰諾林(對乙醯氨基酚混懸液), 用量0-3個月用0.4毫升/次, 4-11個月用0.8毫升/次, 12-23個月用1.2毫升/次, 24-36個月用1.6毫升/次。

在服用退熱藥的同時, 要給孩子多飲水, 幫助其發汗, 利尿, 排毒。 退熱藥用藥間隔不少於4個小時, 急於退熱, 一次用藥量過大或間隔時間太短, 重複用藥可使體溫下降過快, 出汗太多, 導致虛脫。 有些孩子對某些藥物有過敏反應, 因此切勿濫用退熱藥。

在家庭中也可用物理降溫方法, 其具體方法如下:採用頭部冷敷;用冰帽、冰枕;溫水擦浴、電扇吹風等方法使病兒體溫下降。

1、 冷敷 通過致冷的方法使全身或某一局部的體溫下降。 開始時局部血管收縮,

Advertisiment
繼之擴張, 熱量經傳導散發, 可達到降溫的目的。 一般以頭部冷敷為最常見。 方法:用橡皮布、塑膠薄膜製成手掌大小的口袋, 裡面裝冰水或細小的冰塊。 可將冰塊放入水盒中搖晃, 使其磨去棱角。 將盛有冰塊的小代放在小兒的額頭、頸部、腋窩、大腿根部, 還可能製作成帽狀冰袋戴在小兒頭上, 做成枕頭樣放在小兒枕部, 或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濕後擠幹放在額頭上冷敷, 注意冰袋局部冷敷時, 不宜持續時間過長, 否則可引起局部缺血、缺氧以致凍傷。

2、 電扇吹風 電扇吹風能加速體溫的散發, 但不能對準小兒的某一部位吹風, 否則會使小兒的某一局部受風。 可以用電扇吹偏風或用搖頭電扇吹風, 風力不可太大, 時間不可過長,

Advertisiment
適用於夏季, 體質較好、體溫過高的小兒。

3、 環境降溫 在高溫季節, 當室內溫度高時, 可以在地面上潑涼水, 用涼水拖地板, 或啟動空調機, 加速室內通風, 使室溫下降, 可利於高熱小兒散熱。 小嬰兒還可以採取解開放服或打開包被散熱的方法。

4、 溫水擦浴及溫浴法 溫水可使血管擴張充血, 改善血液迴圈, 體內的熱量可通過傳導的方式達到散熱的目的, 同時還可以減輕組織缺氧, 增加新陳代謝, 降低小兒對疼痛的感覺, 使組織鬆弛, 可解除因肌肉痙攣強直而引起的疼痛。 方法是:用32℃-36℃的水(也可用毛試一下, 以不燙手為宜), 將毛巾浸濕後擦試小兒全身皮膚。 擦完一遍後可稍停一會, 待皮膚上的水分蒸發完再擦第二遍, 直到體溫明顯下降。

Advertisiment
也可採用溫水混合器法將小兒置溫水盆中, 水溫以38℃為宜, 用左手臂托住小兒的頭及肩部, 要將小兒的頭露出水面, 斜臥在貧中, 5-10分鐘後將孩子拒出, 將身上的水擦乾, 用單子包好, 半小時後測體溫。

另外, 發熱的孩子應臥床休息, 發熱時由於腸道消化功能降低, 應多食清淡的流食或半流汁飲食, 如:牛奶、雞蛋湯、麵湯等最重要的是多飲水, 以利於降溫。

家長還要密切觀察小兒的變化, 如果發現孩子在發燒的同時伴有呼吸急促、喘憋、心慌、腹痛、腹瀉、頭痛、嘔吐、尿色改變、全身有疹子, 或局部紅、腫、疼等應及時到醫院做進一步診治。

您還可以點擊瞭解更多“新生兒發熱”相關知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