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發燒了怎麼辦


新生兒身體的體溫調節還未發育完善, 加上現在又是冬季, 因此更容易出現發燒的情況。 面對發燒的新生寶寶, 爸爸媽媽又該怎麼辦呢?

新生兒為什麼容易發熱?

體溫調節能力差

測體溫前要先把體溫表裡的水銀柱刻度甩到35℃以下。 測腋下體溫前應擦去寶寶腋窩的汗, 然後將體溫表水銀端放在腋窩深處, 儘量緊貼皮膚, 家長將寶寶的胳膊扶好, 5分鐘後取出讀數。 新生兒皮膚脂肪薄, 體表面積大, 對產熱和散熱調節能力差, 體溫易受周圍環境影響, 易引起新生兒發熱

皮膚脂肪少

嬰幼兒時期由於中樞神經系統體溫調節功能比較差,

Advertisiment
體表面積相對大, 皮膚脂肪少, 產熱和散熱容易發生不平衡, 所以新生兒的體溫容易波動。 一般來說, 小兒體溫升高較成人明顯, 體溫波動範圍較成人也更大。 小兒正常體表體溫在36~37度之間, 如孩子的核心體溫達到或高於37.5時, 就要想到寶寶是否發燒了。

感染&非感染因素導致發熱

新生兒發熱的原因可分為由感染因素導致的發熱和非感染因素導致的發熱。 很多感染性疾病都會導致發熱症狀, 常見的疾病包括:肺炎、臍炎、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以及各種病毒感染性疾病等。 非感染因素引起的發熱常見於蒙被綜合征, 該病多發生剛降生不久的新生兒。 若衣被過曖或蒙被睡覺, 就會因溫度過高而出大汗、面色蒼白、高熱、抽搐、昏迷,

Advertisiment
甚至還有可能影響神經系統發育。

專家點評:嬰兒中樞神經系統體溫調節功能較差, 皮膚脂肪少, 產熱和散熱不平衡, 所以新生兒體溫容易波動。 新生兒要警惕感染性疾病導致的發熱症狀及蒙被綜合征。

新生兒多少度算發燒?

寶寶身體不同部位的正常體溫有所差異, 新生寶寶正常體溫以寶寶的腋溫測量為准:低熱是37.4-38℃;中度發熱:38.1-39℃;高熱:39.1-41℃;超高熱:41℃以上。 寶寶的體溫一般在下午和夜裡偏熱, 流汗時也是偏熱的, 所以這個時候測量出來的體溫會偏高。 上午正常狀態下一般測量腋溫為36-37℃。 爸爸媽媽要準確測量寶寶體溫, 發現發燒及時進行護理。 一旦寶寶發燒超過40℃, 會引起驚厥發作, 甚至造成腦損傷,

Advertisiment
爸媽要高度重視。

新生兒發燒的護理方法

1、休息和睡眠:高熱會增加小兒的能量消耗, 此時增加小兒的睡眠時間, 減少能量的消耗, 將有利於機體與疾病的鬥爭。 同時父母要注意觀察小兒的精神、體溫、脈搏、面色等等。 要為小兒安排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 室內保持安靜, 不要大聲喧嘩、過於吵鬧;室溫以20℃左右為宜,室內不要門窗緊閉, 要保持空氣新鮮, 注意通風, 要防止煙塵, 切忌在室內抽煙。

2、飲食:發熱會導致小兒體內水分散失較多, 而且容易出現消化道功能紊亂, 引起孩子的食欲下降。 因此此時不能強求孩子進食, 而應減少食量, 並增加飲水;父母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可口的、富有營養和容易消化的食物, 以幫助孩子開胃。

Advertisiment
每次吃的量可少些, 而吃的次數可多些, 並多給予一些水果。 母乳餵養的嬰兒, 應在兩次餵奶之間喂些水, 也可縮短每次哺乳時間。 人工餵養的嬰兒應減少奶量, 奶中多加些水, 待病情好轉後再恢復平時的飲食。

3、降溫:嬰幼兒高熱時易引起抽痙, 因此當小兒體熱太高時, 父母應注意採取物理降溫措施, 一般可用冷毛巾、冰袋濕敷在額頭或枕部, 也可用35%-50%酒精擦頭、上下肢、腋下和腹股溝等處, 幫助散熱;或者遵照醫生囑咐用些退熱藥物, 一般體溫降到38℃以下時就可以停藥。 但注意降溫需要有個舒緩的過程, 下降太快會讓孩子不適應而出現其他症狀。

4、保持清潔:發燒患兒出汗多, 因此勤換內衣, 預防受寒顯得格外重要。

Advertisiment

5、淡鹽水淑口:常常使用淡鹽水淑口, 可以保持病兒的口腔清潔。

注意:新生兒應避免使用退燒藥

發燒本身並不可怕, 重要的是要去治療原發病, 再對症治療。 一般感冒會發燒2~4天, 如活動力佳、進食正常則不必太擔心。 新生兒應避免使用退燒藥, 但要注意感染有無惡化或發生併發症的情形, 如嬰幼兒出現哭鬧不停、活動力差等症狀, 應盡速就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