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敷的原理是, 開始時將身體局部致冷, 使該部位血管收縮, 繼之擴張, 熱量經傳導散發至全身, 可達到降溫的目的。
一般以頭部冷敷為最常見。 用橡皮布、塑膠薄等不透水的物質膜製成手掌大小的口袋, 裡面裝冰水或細小的冰塊。
將冰袋代放在寶寶的額頭、頸部、腋窩、大腿根部等部位, 還可能製作成帽狀冰袋戴在寶寶頭上, 做成枕頭樣放在寶寶枕部, 或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濕後擠幹放在額頭上冷敷。
注意:
注意冰袋局部冷敷時, 不宜持續時間過長, 否則可引起局部缺血、缺氧以致凍傷。
Advertisiment
2 物理降溫法:溫水擦身
溫水可使血管擴張充血, 改善血液迴圈, 體內的熱量可通過傳導的方式達到散熱的目的, 同時還可以減輕組織缺氧, 增加新陳代謝, 降低寶寶對疼痛的感覺, 使組織鬆弛, 可解除因肌肉痙攣強直而引起的疼痛。
媽媽先將開水放涼至32℃-36℃的水, 將毛巾浸濕後擦試寶寶全身皮膚。 擦完一遍後可稍停一會, 待皮膚上的水分蒸發完再擦第二遍, 直到體溫明顯下降。
注意:
謹記不可使用稀釋酒精給寶寶擦浴, 會導致寶寶體溫下降過快。
3 物理降溫法:洗溫水浴
給寶寶洗個溫水澡也有助於退熱。 也可採用溫水混合器法將寶寶置溫水盆中, 水溫以38℃為宜, 用左手臂托住寶寶的頭及肩部,
Advertisiment
注意:
但要注意早產兒和體重過輕兒不可用洗浴的方法。
4 物理降溫法:溫酒精拭浴
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自來水1/1,或75%酒精兌水1/2,亦可用二鍋頭酒兌水1/4,放在一個小碗中。
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前胸和大腿根部。
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40℃, 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 會讓小朋友覺得很冷, 很不舒服, 甚至抽搐。
擦拭後可用浴巾蓋一下身體, 等5~10分鐘, 酒精蒸發得差不多的時候, 體內的血液迴圈到了身體表面, 又使皮膚變熱時, 就可以再重複第二次,
Advertisiment
注意:
由於退燒速度較快, 此方法適合1歲以上之幼童, 且超過40℃以上不易退之高燒使用。
5 物理降溫法:使用冷水枕
肛溫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 乃利用較低的溫度作局部散熱。 現在市面上的軟冷水枕甚為方便, 冷度也不會太冷, 較大幼兒及兒童可用。
注意:
但是不建議用於6個月以下的嬰兒, 因為嬰兒不易轉動身體, 會造成局部過冷而凍傷或導致體溫過低。
6 物理降溫法:環境降溫
在高溫季節, 當室內溫度高時, 可以在地面上潑涼水, 用涼水拖地板, 或啟動空調機, 加速室內通風, 使室溫下降, 可利於高熱寶寶散熱。 不要把寶寶捂得死死的, 將寶寶的包被解開或脫去衣服都有助於散熱。
Advertisiment
7 物理降溫法:多喝水
多喝水有助發汗, 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 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份。
8 物理降溫法:適當增減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畏寒), 則表示需要溫熱, 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如果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 則表示需要散熱, 可以少穿點衣物。
9 物理降溫法:適當吹風
發熱了並不代表要捂嚴實, 給寶寶適當吹風能加速體溫的散發, 説明退熱。
但注意不能對準寶寶的某一部位吹風, 否則會使寶寶的某一局部受風。
可以用電扇吹偏風或用搖頭電扇吹風, 風力不可太大, 時間不可過長。
注意:
吹風法適用於夏季, 體質較好、體溫過高的寶寶才能使用。
10 新生兒發燒:藥物退熱法
常用的退熱藥有乙醯氨基酚和美林。
Advertisiment
給新生兒用退燒藥, 不同于成人, 要根據年齡、體重決定服用量。 撲熱息痛口服每千克重10-15毫克;
對於高熱持續不退的寶寶, 三歲以下小嬰兒最好用泰諾林, 0-3個月用0.4毫升/次, 4-11個月用0.8毫升/次, 12-23個月用1.2毫升/次, 24-36個月用1.6毫升/次。
注意:
在服用退熱藥的同時, 要給寶寶多飲水, 幫助其發汗, 利尿, 排毒。
退熱藥用藥間隔不少於4個小時, 急於退熱, 一次用藥量過大或間隔時間太短, 重複用藥可使體溫下降過快, 出汗太多, 導致虛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