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發燒的護理方法

出生一個月的新生兒如果出現發燒的症狀, 原因有很多, 環境過熱、失水都可能引起發燒。 一般, 醫學上認為, 新生兒體溫超過37℃應視為發燒, 伴隨面紅、煩躁、呼吸急促、吃奶時口鼻出氣熱、手腳發燙等表明是發燒。

新生兒發燒的情況很普遍, 並不要一發燒就要吃藥, 就要去看醫生。 一般的, 體溫不超過38.5℃時不要隨便服藥, 應採用物理降溫, 即:

1、調整室溫22℃~24℃左右, 不宜讓室溫過冷或過熱;

2、不能給新生兒捂著, 要打開包被, 解開衣服以散熱, 只有充分的散熱才能讓寶寶快速退燒;

3、給新生兒洗澡也是退燒的好辦法, 一定要注意的是用溫水洗澡;

Advertisiment

4、寶寶發燒後一定要讓他多喝水, 多喝白開水, 果汁類的少喝一些;

5、體溫升至39℃可短時在寶寶頭下枕一個冷水袋(非冰袋), 肚皮上放置溫濕毛巾, 用溫水沾濕孩子前額、頸部、腋下、大腿根部等大血管走行處, 不宜採用酒精浴。 發燒嚴重者及感染引起的發燒應迅速帶孩子去醫院, 不要自行隨便用藥。

但有時, 也有可能會因為寶寶呼吸道感染, 如感冒、肺炎、中耳炎、淋巴結炎及皮膚發炎等, 也有可能引發發燒。 因為病毒感染的發熱可持續3~5天甚至一周, 只要診斷明確就要耐下心來護理, 連續跑幾家醫院不僅不利於寶寶休息, 還會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機會, 如果重複應用同類藥易使體溫下降過快, 甚至導致虛脫而危及生命。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