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發生溶血怎麼辦


有些新生兒出生之後被檢查出患有溶血症, 其實這是正常的現象, 原因就在於媽媽與寶寶的血型不合, 面對新生兒溶血症, 家長該如何護理才好呢?

什麼是新生兒溶血病

新生兒溶血病是指由於母子血型不合, 母親體內產生與胎兒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體, 這種抗體通過胎盤進入到胎兒體內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 常見Rh血型系統和ABO血型系統的血型不合。 新生兒期其他導致溶血的原因還有紅細胞酶或紅細胞膜的缺陷, 這些都有專有的名稱, 只有血型不合的溶血稱為新生兒溶血病。

溶血症對寶寶會有哪些影響

Advertisiment

出現不適症狀

新生兒溶血症的臨床表現與溶血的嚴重程度有管。 慢性溶血發病緩慢, 但病程長, 多為血管外溶血, 症狀輕, 常見三大症狀為貧血、肝大、黃疸。 除此之外, 還會出現其他併發症, 比如肝功能順海, 併發症出現的原因為新生兒長期有高膽紅素血症。 在慢性溶血的過程中, 會出現再生障礙性危象, 誘因為病毒性☆禁☆感染, 多為暫時性發生。

急性溶血症發病急躁, 病初症狀明顯且症狀重, 症狀有畏寒發熱、頭痛、嘔吐、腹痛。 嚴重會忍受不了痛苦的折磨而昏倒, 且出現暫時性休克。 若不及時搶救, 會有生命危險。

發育不良

有溶血症的寶寶貧血。 貧血的人身體虛弱, 會出現厭食、消瘦症狀。 日久, 新生兒必然發育不良,

Advertisiment
體重和身高明顯與正常新生兒不同。 若持續下去, 會併發其他疾病, 影響發育。 出現症狀後, 應及早治療, 治療可用輸血、糖皮質激素、去除病因等方式。 為防止新生兒發育不良, 應儘早治癒疾病, 儘早讓新生兒恢復健康, 快樂成長。

如何護理溶血病寶寶

1、頻繁哺乳促進寶寶康復

對溶血病寶寶, 應當堅持早期、足量母乳餵養, 每日可哺乳8-12次。 頻繁有效的哺乳可減少寶寶體內膽紅素的腸肝迴圈。 特別在寶寶出生後的最初3-4 天, 做到頻繁有效的吸吮, 可有效干預高膽紅素血症的發生。

2、為寶寶營造溫暖、清潔的環境

寶寶體溫過低不利於血清膽紅素的降低, 因此, 室溫以22-24℃為宜, 相對濕度以50%-60%為宜。 為寶寶換衣服、換尿布、洗澡等操作應儘量集中進行,

Advertisiment
動作快速、輕柔, 避免寶寶受涼。

要保持居室清潔, 應用濕布擦灰, 以防灰塵揚起。 室內每天可用紫外線燈消毒1次, 用消毒液拖地1次。 室內嚴禁吸煙, 儘量減少親友探視, 不要讓寵物入內, 以免寶寶發生感染。 此外, 寶寶的各類用品可用水煮、日曬、消毒液浸泡等方法消毒。

3、寶寶需要三項基礎護理

(1)臍部護理。 觀察臍部有無滲血滲液、紅腫、膿性分泌物等現象, 如感染可用絡合碘不定時塗抹, 並把尿褲敞開, 避免磨擦。

(2)眼睛護理。 觀察雙眼是否有分泌物增多、發炎等現象, 如有感染, 可塗紅黴素眼膏。

(3)皮膚護理。 做到四勤, 勤翻身、勤換尿布、勤沐浴、勤換衣, 保證寶寶的皮膚清潔舒適。

此外, 還應密切觀察是否有潛在的併發症,

Advertisiment
有無發驚及抽搐, 如雙眼凝視、上翻、四肢抽動等現象。

4、寶寶需要爸爸、媽媽的笑臉

當寶寶患溶血病時, 父母常表現出憂慮和恐慌, 這種情緒會感染寶寶, 不利於寶寶的康復。 爸爸媽媽應消除緊張、焦慮的心理, 用笑臉來面對寶寶, 和寶寶一起積極地戰勝疾病。

怎麼避免新生兒發生溶血症

在孕前對準父母進行血型檢查。 如在孕前被查出血型抗體效價高者可在孕前先進行中藥治療來降低抗體, 預防懷孕後寶寶患ABO溶血病。

孕期可以定期檢查血清中血型抗體, 第一次孕16周開始查抗體, 第二次孕28~30周, 以後2~4周查一次。 孕期診斷為血型不合溶血病者, 在24周、30周、33周各進行10天的綜合治療, 以提高寶寶抵抗力。

如考慮已發生胎兒溶血,

Advertisiment
醫生在定期觀察血型抗體變化的同時, 當抗體水準升到一定程度, 會建議抽取孕媽媽的羊水進行檢查。 胎兒溶血程度愈重, 羊水中的膽紅素含量越高。 醫生會據此給出具體的治療方案。

當各項檢測指標提示寶寶宮內發生了大量溶血時, 就應進行B超檢查, 通過B超可以瞭解胎兒有無水腫、腹水及其程度。 醫生會據此給出具體的治療方案。

在醫生指導下, 自預產期前2周開始口服肝酶誘導劑, 可加強胎肝細胞葡萄糖醛酸與膽紅素的結合能力, 從而減少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