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在迎來了寶貝的誕生後, 常常因為寶寶的發育而擔心。 新生兒發育過程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嗎?其實, 新生兒生長發育確實是有規律的。 不過, 一切的參考數值也只是一個平均值, 每一個寶寶都會有著自己的成長發育特點, 爸爸媽媽可不要因為與指標有些出入就焦躁不安哦。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新生兒發育過程的4大規律究竟是怎麼樣的吧?
1.新生兒體重發育規律:嬰兒體重標準值的計算公式:出生體重(千克)+月齡×70%
Tips:公式計算出來的寶寶體重僅僅是在當月齡的平均值。 簡單來說, 如果寶寶出生時體重較大,
Advertisiment
新生兒體重的發育與很多因素有關。 一般情況下, 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體重增加1千克是正常的。 這與嬰兒出生時的體重密切相關。 出生體重越大, 滿月後體重相對越大;出生體重越小, 滿月後體重相對越小。 新生兒的體重平均每天可增加30~40G, 每週可增加200~300G。 這種按正態分佈計算出來的平均值, 代表的是新生兒整體普遍情況, 每個個體只要在正態數值範圍內或接近這個範圍, 就都應算是正常的。 體重指標是這樣, 其他指標也是這樣, 新手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為這些微小的差異而著急。
2.新生兒身高發育規律:新生兒出生時的平均身高是50釐米, 個體差異的平均值在0.3~0.5釐米之間,
Advertisiment
新生兒頭圍的平均值是34釐米。 頭圍的增長速度, 在出生後頭半年比較快, 但總的變數還是比較小的, 從新生兒到成人, 頭圍相差也就是從十幾釐米到二十釐米。 滿月前後, 寶寶的頭圍比剛出生時增長兩三釐米。 如果測量方法不對, 數值不準確,
Advertisiment
新手爸爸媽媽們都認為, 寶寶的囟門是命門, 不允許碰, 碰了囟門就會使寶寶變啞。 上述說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新生兒前囟門的斜徑平均是2.5釐米, 也有個體差異。 但寶寶前囟門如果小於1釐米, 或大於3釐米, 就應引起重視, 因為前囟門過小常見於小頭畸形, 前囟門過大常見於腦積水、佝僂病、呆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