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的奇異現象,這樣正常嗎?

新生寶寶身體嬌嫩, 一旦護理不周, 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 但是, 並非寶寶出現的異常現象都是病。 到底有哪些看似"不正常"的正常反應呢?

寶寶變黃了

每個新生寶寶都會有一個黃疸期, 表現為皮膚和眼白髮黃, 有的明顯, 有的肉眼看不出, 醫學上稱之為生理性黃疸。 寶寶在出生後2~3天起出現皮膚變黃並逐漸加深, 在第4~6天達到高峰, 足月寶寶的黃疸在第2週末基本消退, 早產寶寶通常在第3周內消退。

媽媽應對生理性黃疸一般不用處理, 寶寶大都體溫、大小便正常且食欲好, 所以新媽媽不必為此擔心。

Advertisiment

寶寶突然抽動

新生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 常在入睡之後出現局部的肌肉抽動, 特別是手指或腳趾會輕輕顫動, 有時受到輕微的刺激, 如聲音、強光或震動時, 出現雙手突然向上張開, 很快又收回, 偶爾還會伴隨啼哭的"驚跳"反應。

媽媽應對新生寶寶驚跳時, 媽媽只需用手輕輕按住寶寶身體任一部位, 他就可以安靜下來。 如果寶寶出現了兩眼凝視、震顫, 或不斷眨眼, 口部反復做咀嚼、吸吮動作, 呼吸不規則, 皮膚青紫, 面部肌肉抽動等症狀, 則應及時就醫。

寶寶"發燒"了

新生寶寶"發燒"(體溫超過37℃)很正常, 因為他們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 調節功能差, 體溫不像大人那麼穩定。 剛出生的寶寶體表面積與體重比例比成人大,

Advertisiment
很容易造成體溫升高。 有些媽媽怕寶寶著涼, 給他蓋得過多, 又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 也會使寶寶"發燒"。

媽媽應對寶寶若有輕微的發燒, 可以多喝點水, 讓衣物寬鬆透氣, 過1個小時再測量寶寶的體溫。 要保持新生寶寶體溫正常, 應讓其處於通風且溫度適中的環境內, 不要蓋太多的東西、穿太厚的衣服, 寶寶就不會"發燒"了。

寶寶體重輕了

絕大多數新生寶寶, 特別是母乳餵養的寶寶, 在出生後頭幾天都會有體重減輕的現象。 這是因為媽媽的乳汁在頭幾天不是很充足, 寶寶的進食量還沒有走上正軌, 加上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膚排出的肉眼看不到的水分等, 使寶寶體內暫時失去平衡, 導致在出生後前3~4天體重會減輕。

Advertisiment
減輕的量可能多達出生時體重的10%, 不過隨著寶寶漸漸適應, 通常10天內即可恢復。

媽媽應對寶寶是否屬於正常的體重變輕, 可以從兩方面來觀察:體重丟失量應小於出生體重的10%;出生滿2周時, 應回升到出生時的體重水準。

寶寶呼吸忽快忽慢

新生寶寶的呼吸運動很表淺且沒有規律, 呼吸頻率較快。 在出生後的前2周, 呼吸頻率大約在1分鐘40次以上, 有的新生寶寶也可能多達80次。 因為新生寶寶鼻咽部和氣管狹小, 肺泡適應性差, 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 所以胸式呼吸較弱, 而以腹式呼吸為主。 又因為新生寶寶每次呼氣與吸氣量都很小, 不能滿足體內對氧氣的需要, 所以呼吸頻率自然地就會加快, 以吸進更多的氧氣,

Advertisiment
這些都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媽媽應對早產寶寶或肺部發育較差的寶寶因缺氧而臉色發青時, 可以刺激寶寶哭泣, 促使肺泡張開, 增加換氣量。 如果寶寶在呼吸不規律的同時, 還有咳嗽、面色發紫、口吐泡沫的現象, 要及時帶他就醫。

寶寶便便是黑的

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 會排出黏稠、黑色或墨綠色的物質, 有點發亮, 但沒臭味, 這些東東都是胎便。 胎便中的水大約占了72%, 由胎寶寶腸道脫落的上皮細胞、膽汁、濃縮的消化液和吸入的羊水組成, 必須在正常的消化開始之前排出體外。 媽媽應對寶寶用2~3天會逐漸排空黑便, 無須特別處理, 接下來就是正常的金黃軟便了。

寶寶溢奶了

新媽媽在餵奶後輕拍寶寶背部的時候, 寶寶或多或少都會溢奶,

Advertisiment
因為寶寶出生3個月內, 賁門肌肉還未發育成熟, 此時的賁門就像一個還不能很好控制收縮的瓶口, 而新生寶寶的胃容量也較小, 所以容易引起溢奶, 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隨著寶寶長大, 到3個月時, 溢奶明顯減輕, 大約6個月時自然消失, 無須治療。

媽媽應對媽媽喂完寶寶後, 可以用手輕拍他的背部2~3分鐘, 讓寶寶打嗝。 避免寶寶過度哭鬧或右側臥睡姿, 也可以減少溢奶。 正常溢奶是從嘴巴慢慢流出, 若奶水強力噴射出來, 量很多, 或是吐出帶有膽汁的物質, 應及時就醫。

寶寶長了"馬牙"

新生寶寶出生後不久, 在上、下牙床的黏膜上, 有時可以看到一些白色或淡黃色米粒大小的圓形光滑顆粒, 俗稱"馬牙"。 少的1~2顆, 多的可能有數十顆,這主要是由胚胎期多餘的上皮細胞堆積、角化而成的,不影響寶寶吃奶,更不會影響將來乳牙的萌出,完全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媽媽應對馬牙一般在出生後2周左右就可以自行吸收,媽媽不要用針去挑或用布擦,因為新生寶寶的口腔黏膜非常柔嫩,一旦破損,細菌極易趁虛而入導致感染,甚至發生敗血症而危及生命。

寶寶脫皮了

幾乎所有的新生寶寶都會有脫皮現象,這是因為新生寶寶皮膚最上層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全,容易脫落。此外,新生寶寶連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並不發達,使表皮和真皮的連接不夠緊密,造成表皮脫落的機會增多。這種脫皮的現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會出現,但以四肢、耳後最為明顯。不論是輕微的皮屑,還是像蛇一樣脫皮,只要寶寶飲食、睡眠都沒問題就是正常現象。

媽媽應對給寶寶洗澡時使其自然脫落即可,不要特別採取保護措施或強行將脫皮撕下。如果脫皮合併紅腫或水皰等其他症狀,則需要送醫就診。

多的可能有數十顆,這主要是由胚胎期多餘的上皮細胞堆積、角化而成的,不影響寶寶吃奶,更不會影響將來乳牙的萌出,完全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媽媽應對馬牙一般在出生後2周左右就可以自行吸收,媽媽不要用針去挑或用布擦,因為新生寶寶的口腔黏膜非常柔嫩,一旦破損,細菌極易趁虛而入導致感染,甚至發生敗血症而危及生命。

寶寶脫皮了

幾乎所有的新生寶寶都會有脫皮現象,這是因為新生寶寶皮膚最上層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全,容易脫落。此外,新生寶寶連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並不發達,使表皮和真皮的連接不夠緊密,造成表皮脫落的機會增多。這種脫皮的現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會出現,但以四肢、耳後最為明顯。不論是輕微的皮屑,還是像蛇一樣脫皮,只要寶寶飲食、睡眠都沒問題就是正常現象。

媽媽應對給寶寶洗澡時使其自然脫落即可,不要特別採取保護措施或強行將脫皮撕下。如果脫皮合併紅腫或水皰等其他症狀,則需要送醫就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