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娩出母體後, 自臍帶結紮開始直到生後第二十八天, 這一階段稱新生兒期。 這個階段雖然短暫卻很重要, 因為新生兒面臨著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 開始要靠自己的肺部吸入氧氣, 排出二氧化碳, 靠消化道汲取營養……
一、 第一次呼吸很重要。 胎兒娩出後, 種種刺激作用于小兒的呼吸中樞, 使其張大口喘一口氣, 這是第一次呼吸, 緊接著便啼哭。 胎兒剛娩出尚未第一次呼吸前, 應將嬰兒倒提片刻, 迅速清理口腔及咽部, 避免吸氣時粘液和羊水吸入引起吸入性肺炎。
二、 腹式呼吸且淺快不勻。
Advertisiment
三、 循環系統大變化。 胎兒期右心大部的血經卵圓孔和動脈導管進入左心或主動脈, 剛出生時這兩個孔道雖然仍未閉合, 但由於兩側壓力的變化, 血液不再經此流通, 稱功能性關閉。 但在一些病理情況下, 又可使這兩個孔道開放, 引起血循環的紊亂, 並可使小兒出現青紫等症狀, 有的小兒能聽到心臟雜音, 不一定是先天性心臟病, 慶重複檢查後才能確認。
四、 消化道功能弱。
Advertisiment
五、 吸吮吞咽協調差。 新生兒的胃呈橫位, 它的入口處(賁門)的括約肌不發達而出口部(幽門)括約肌很發達, 這些特點使新生兒較易漾奶或嘔吐。 早產兒賁門肌肉更弱, 尤其容易漾奶, 早產兒消化道肌肉不發達還容易腹脹。
六、 胎糞按時排。 胎糞是由胎兒期的腸道分泌物、膽汁及咽下羊水中所含的胎兒皮脂等形成,
Advertisiment
七、 腎臟能力有限。 新生兒腎臟濃縮能力低, 為了排出過多的溶質, 就需要較多的水分。 除給新生兒哺乳外, 應喂些水, 用牛奶餵養的新生兒更應補充水分。 新生兒的腎臟, 對某些藥物的排泄較慢, 用藥必須掌握劑量, 防止毒性反應的發生。 絕大多數新生兒在生後第一天排尿, 少數在第二天才排尿, 如果生後四十八小時未見有尿排出, 就需要檢查原因。
八、 水分蒸發要補水。 新生兒體內水分所占比例高, 而他們體表面積較大, 呼吸次數多, 使水分蒸發量也較多,
Advertisiment
九、 體溫下降保好溫。 新生兒出生後, 往往會處於溫度比了宮較低的環境中, 使其體溫明顯下降, 而且他們的體表面積較大、皮下脂肪層薄, 更易失熱, 如溫度較低, 小兒體內的生理狀態就會發生紊亂, 因此要特別注意新生兒的保暖。
瞭解新生兒的這些生理特點, 就可能進行適當的護理, 否則容易會造成種種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