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
正常新生兒的皮膚呈粉紅色, 肢體溫暖, 腋溫正常是36.5~37.4℃。 新生兒由於體溫中樞發育尚未完善, 體溫的調節能力差, 體溫不易保持穩定, 容易受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故當新生兒從母體娩出後1~2小時內, 體溫下降約2.5℃, 然後體溫會慢慢回升至正常溫度。 由於新生兒的皮下脂肪薄, 汗腺發育不成熟, 較成人散熱快, 在環境溫度過高或保暖過度的情況下, 加上新生兒攝入水分不足的因素就會造成新生兒體溫升高。 相反情況, 體溫則會下降。
若環境溫度正常、保暖適度, 而體溫有異常, 則屬病理情況, 應引起家長重視。
Advertisiment
呼吸:
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常常在嬰兒身旁, 傾聽小寶寶的呼吸聲。 一般說來, 新生兒的呼吸是平穩的、有規律的, 每分鐘約40次左右。 但新生兒的呼吸有一陣快一陣慢, 甚至有稍稍停頓一下的現象。 此時, 也許家長就要擔心了。 那麼, 我們就要觀察一下新生兒的具體情況。 新生兒的呼吸可能受多種情況影響, 如哭鬧、活動時呼吸加快, 可達每分鐘80次左右。 如果新生兒無口唇青紫, 呼吸停頓的時間又不長, 這種情況就是正常的, 不必擔心;如在安靜狀態下, 新生兒的呼吸超過每分鐘60次、少於20次或口唇青紫、吸吮無力、哭聲微弱、呼吸困難, 則提示新生兒病情危重, 應及時就醫。
從嬰兒娩出、臍帶結紮到剛滿28天稱為新生兒期。
Advertisiment
當環境溫度改變時, 新生兒的皮膚(特別是三叉神經分佈區)的溫度感受器將衝動傳入到體溫中樞, 引起反射性應答。 溫度升高時化學產熱被抑制, 末梢血循環增加;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則出汗, 增加蒸發性散熱。 新生兒出汗反應較差, 但不顯性蒸發性散熱可增加2~3倍。 寒冷時, 代謝、肺通氣量及心博出量均增加, 提高產熱, 同時末梢血管收縮, 減少散熱。
新生兒皮膚血管收縮的反應強, 但因皮下脂肪少(早產兒更明顯), 體表面積相對大, 故總的保溫能力差, 出生後可因環境溫度低而體溫明顯下降,
Advertisiment
溫度降低到35℃以下時, 當嬰兒騷動及啼哭時可因肌肉運動促進代謝性產熱。 但化學產熱的來源主要是脂肪組織, 在新生兒主要是棕色脂肪的代謝產熱。 在化學產熱過程中需要葡萄糖的參與, 並增加氧耗, 所以饑餓及缺氧均不利於新生兒保持體溫, 不利於新生兒的體溫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