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有抽搐的經歷, 當看到嬌嫩的小寶寶抽搐, 當爸媽的肯定十分心疼。 我們這就來瞭解一下新生兒睡覺時抽搐的基本資訊吧!
新生兒抽搐是大腦功能暫時性紊亂的一種表現, 新生兒的大腦皮層發育尚未完善, 所以四肢活動主要靠皮層下中樞來控制, 因而會出現四肢不自主、無目的的抖動。 隨著大腦皮層發育的逐步成熟, 孩子四肢活動的“控制權”也逐步由皮層下中樞轉移到大腦皮層, 四肢的這種不自主抖動亦逐漸消失。
如突然聽到聲音後, 出現全身肌肉的抖動;由睡眠轉為清醒時出現的突然驚動,
Advertisiment
這個時候, 家長無需過於緊張, 只要用手輕輕按住他身體任何一個部位, 就可以使他安靜。 沒有裹包被的新生兒, 只要扶住他的雙肩或抱在你的懷中, 也可以使他安靜下來。
不過如果寶寶睡覺抽搐過於頻繁, 這可能是因為寶寶缺鈣或者腦損傷引起的, 家長需要引起注意, 及時給寶寶補鈣或去醫院檢查治療。
新生兒睡覺時抽搐的原因
有些寶寶在睡覺時伴有抽搐現象。 其實, 寶寶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
Advertisiment
新生兒睡覺時抽搐是常見症狀之一, 發病率較高, 是許多疾病的一個症狀, 其臨床表現不典型, 有時不易辨認, 常表現為陣發性眼部活動(瞬目、眼球轉動或震顫)及口頰部抽動。 顱內出血和新生兒窒息引起的腦組織缺氧是新生兒抽搐最常見的原因。 多發生於生後12天, 倖存者日後有可能出現癲癇、偏癱、智商低下、腦積水等。
其他原因:
1、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多見於顱內出血、腦膜炎、核黃疸及腦發育畸形等;
2、新生兒破傷風常於生後4~6日出現抽搐, 同時伴牙關緊閉;
3、代謝紊亂低鈣、低鎂血症以及低血糖患兒可發生抽搐。
Advertisiment
剛出生沒多大的寶寶比較多動, 可是沒理由睡覺時也這樣啊。 原來這是寶寶睡覺時在抽搐。 新生兒睡覺時抽搐怎麼辦?爸爸媽媽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吧。
一、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來預防。 例如癲癇病人需按醫囑服藥, 如果突然停藥, 即使是1天~2天, 都會導致癲癇抽筋的發作。 小兒高熱易抽筋, 及時退熱可預防抽筋;缺鈣會引起抽筋, 所以小孩要補足鈣(多吃含鈣食物, 必要時服葡萄糖酸鈣, 鈣片等), 同時要多曬太陽, 服食魚肝油等。
二、一旦發生全身性突然抽搐, 應鎮靜止痙, 同時馬上找醫生。 一般抽筋不會立即危害生命, 所以不必過分驚慌, 在醫生到來前, 應採取以下應急方法:
1、立即將小兒平放于床上,
Advertisiment
2、迅速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與嘔吐物, 以保證呼吸道通暢, 為防止牙齒咬傷舌, 應以紗布或布條包繞的壓舌板或筷子放於上下牙齒之間.並以手指掐壓人中穴位及合穀穴位, 以上要求必須迅速完成。
3、防止患者在劇烈抽搐時與周圍硬物碰撞致傷, 但絕不可用強力把抽搐的肢體壓住, 以免引起骨折。
關鍵是要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確定發病原因, 確診以後治療才有針對性, 才會有好的效果。
怎樣預防新生兒睡覺時抽搐遇到新生兒抽搐, 家長務必維持鎮靜, 不要把抽搐的小孩子抱在懷裡搖來晃去, 震動會加重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