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神經系統檢查

神經系統檢查方法

神經系統檢查是判斷嬰幼兒健康狀態的重要指標。 神經系統檢查主要通過觀察嬰幼兒意識和精神狀態, 觀察寶寶皮膚、透露、無關、脊柱、肢體等有無出現異常症狀, 來判斷多個神經系統的健康情況。

但由於嬰幼兒的神經系統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 而且嬰幼兒情緒不穩, 有時難以配合, 因此檢查的時候也應靈活應對。

1、意識和精神狀態:需根據患兒對外界的反應狀況來判斷其是否有意識障礙。 意識障礙的輕重程度可分為嗜睡、意識模糊和昏迷等。 精神狀態要注意有無煩躁不安、激惹、譫妄、遲鈍、抑鬱、幻覺及定向障礙等。

Advertisiment

2、皮膚:許多先天性神經系統疾病常合併有皮膚異常, 如腦面血管瘤病, 在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可見紅色血管瘤;結節性硬化症可見到面部血管纖維瘤, 軀幹或四肢皮膚的色素脫失斑;神經纖維瘤病可見皮膚呈淺棕色, 類似“咖啡牛奶斑”。

3、頭顱:首先要觀察頭顱的外形及大小。 狹而長的“舟狀頭”見於矢狀縫早閉;寬而短的扁平頭見於冠狀縫早閉;各顱縫均早閉則形成塔頭畸形。 新生兒出生時頭圍約34cm, 生後前半年內每月約增加l.5cm, 後半年每月約增加0.5cm, 1歲時頭圍約46cm, 2歲時48cm, 5歲時50cm, 15歲時接近成人頭圍, 約54~58cm。 還要注意頭皮靜脈是否怒張, 頭部有無腫物及瘢痕。 頭顱觸診要注意前囟門的大小和緊張度、顱縫的狀況等。

Advertisiment

囟門過小或早閉見於小頭畸形;囟門遲閉或過大見於佝僂病、腦積水等;前囟飽滿或隆起提示顱內壓增高, 前囟凹陷見於脫水等。 生後6個月不容易再摸到顱縫, 若顱內壓增高可使顱縫裂開, 叩診時可呈“破壺音”。 顱透照檢查適用于嬰幼兒, 當硬膜下積液時, 透光範圍增大, 如有腦穿通畸形或重度腦積水時, 照一側時對側也透光。

4、五官:許多神經系統疾病可合併五官的發育畸形, 如小眼球、白內障見於先天性風疹或弓形體感染, 眼距寬可見於21一三體綜合征、克汀病, 耳大可見於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 舌大而厚見於克汀病、粘多糖病等。

5、脊柱:應注意有無畸形、異常彎曲、強直, 有無叩擊痛, 有無脊柱裂、脊膜膨出、皮毛竇等。

Advertisiment

神經系統輔助檢查

一、腦脊液檢查:對懷疑有神經系統病症的嬰幼兒, 可抽取腦脊液進行化驗檢查。 穿刺後測得的腦脊液壓力, 兒童為0.39~0.98kPa(40~100mm水柱), 新生兒為0.098~0.14kPa(10~14mm水柱)。

二、腦電圖和主要神經電生理檢查

1、腦電圖(EEG):是對大腦皮層神經元電生理功能的檢查。 包括:

(1)常規EEG:有無棘波、尖波、棘—慢複合波等癲癇樣波, 以及它們在不同腦區的分佈, 是正確診斷癲癇、分型與合理選藥的主要實驗室依據;清醒和睡眠記錄的背景腦電活動是否正常。

(2)動態EEG(AEEG):連續進行24小時、甚至數日的EEG記錄。

(3)錄影EEG(VEEG)。

2、誘發電位:分別經聽覺、視覺和軀體感覺通路, 刺激中樞神經誘發相應傳導通路的反應電位。 包括:

(1)腦幹聽覺誘發電位(BAEP):以耳機聲刺激誘發。 因不受鎮靜劑、睡眠和意識障礙等因素影響,

Advertisiment
可用於包括新生兒在內任何不合作兒童的聽力篩測, 以及昏迷患兒腦幹功能評價。

(2)視覺誘發電位(VEP):以圖像視覺刺激(pattemed stimuli)誘發, 稱PVEP, 可分別檢出單眼視網膜、視神經、視交叉、視交叉後和枕葉視皮層間視通路各段的損害。 嬰幼兒不能專心注視圖像, 可改閃光刺激誘發, 稱FVEP, 但特異性較差。

(3)體感誘發電位(SEP):以脈衝電流刺激肢體混合神經, 沿體表記錄感覺傳入通路反應電位。 脊神經根、脊髓和腦內病變者可出現異常。

3、周圍神經傳導功能:習稱神經傳導速度(NCV)。 幫助弄清被測周圍神經有無損害、損害性質(髓鞘或軸索損害)和嚴重程度。 據認為, 當病變神經中有10%以上原纖維保持正常時, 測試結果可能正常。

Advertisiment

4、肌電圖(EMG):幫助弄清被測肌肉有無損害和損害性質(神經源性或肌源性)。

三、神經影像學檢查

1、電子電腦斷層掃描(CT)。

2、磁共振成像(MRI)。

3、其他:如磁共振血管顯影(MRA)、數位減影血管顯影(DSA)用於腦血管疾病診斷。

神經系統檢查注意事項

由於小兒神經系統處於生長發育階段, 不同年齡的正常標準各不相同, 檢查方法也有其特點。

1、檢查小兒時要儘量取得患兒的合作, 有些檢查過程可先在檢查者自己身上做一下示範, 例如查腱反射時, 檢查者可用叩診錘先敲敲自己前臂, 降低寶寶的恐懼感。

2、有時為了避免寶寶厭煩或過於疲勞, 可分次檢查。

3、嬰幼兒的神經系統檢查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 當寶寶入睡時肌張力鬆弛, 原始反射減弱或消失, 吃奶前、饑餓時常表現不安、多動,吃奶後又常常入睡,所以檢查最好是在進食前1小時左右進行。

4、室內光線要充足、柔和,但不要使光線直接照射到寶寶面部,保持環境安靜,檢查時從對嬰幼兒打擾最小的檢查開始,不必按順序進行。

吃奶前、饑餓時常表現不安、多動,吃奶後又常常入睡,所以檢查最好是在進食前1小時左右進行。

4、室內光線要充足、柔和,但不要使光線直接照射到寶寶面部,保持環境安靜,檢查時從對嬰幼兒打擾最小的檢查開始,不必按順序進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