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私處常見病如何護理

隱睾症、鞘膜積液、小陰☆禁☆唇粘連……這些疾病聽起來就能讓爸爸媽媽心頭一緊。 先別緊張, 這些問題通常會隨著寶寶的長大逐漸消失。 如果仍不放心, 就聽一聽Parents的建議吧。

小寶寶的隱私部位有時會出現一些異常情況, 有時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問題, 有時卻是影響健康的大問題。 下面這些問題可能需要你特別注意。

隱睾症

隱睾症是指寶寶出生後一側或兩側陰囊內沒有發現應有的睾丸。 隱睾並不常見, 一側隱睾的發生率高於兩側隱睾。 但一般情況下, 這種症狀的寶寶, 睾丸大多數會在1歲之內下降。

形成原因:准媽媽在懷孕7~9個月時,

Advertisiment
胎兒體內本在腹腔內發育的睾丸會逐漸下降至陰囊。 如果睾丸在下降的過程中, 受到阻礙, 就會出現隱睾症。 隱睾症的病因現在還沒有定論, 但大多專家認為與准媽媽內分泌缺乏有關。

症狀:隱睾症主要表現為睾丸未降的一側陰囊較小, 不能摸到睾丸。

你要特別注意的:若發現不能摸到寶寶一側或兩側陰囊記憶體有睾丸, 應該立刻帶寶寶去兒童外科檢查了。 請醫生確認是否真正存在隱睾症, 以及目前睾丸的位置。 根據睾丸的位置, 醫生會採取相應的治療方式。

治療方法:單純隱睾的寶寶可以10個月的時候開始進行內分泌治療, 如果內分泌治療失敗, 就要於2歲前行睾丸下降固定手術了。

Advertisiment

腹股溝斜疝

由於寶寶的腹股溝缺損, 腹腔的內臟會從缺損處向體表突出形成疝。 通常1歲以內寶寶患疝氣比較普遍。

形成原因:1歲以內的寶寶器官發育不健全或畸形, 導致腹膜鞘狀突未能閉合或部分未能閉合, 當腹壓增高時, 比如寶寶用力哭鬧、便秘、咳嗽時, 就會形成疝。 另外, 大部分患隱睾的寶寶的併發症就是腹股溝斜疝。

症狀:腹股溝斜疝最主要的表現是在腹股溝的位置出現凸起的腫塊。 當寶寶腹壓增大時, 腫塊就會出現或者增大。 當寶寶平臥時, 腫塊會縮小或消失。 寶寶會感到疼痛, 嚴重的情況下, 還會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

你要特別注意的:因腹股溝斜疝而凸起腫塊的危險程度取決於它的大小和位置, 所以發現寶寶異常時,

Advertisiment
就應及時帶他去看醫生。 如果出現腹股溝斜疝症狀的寶寶還不滿6個月, 爸爸媽媽還可以儘量幫助寶寶減少腹壓增高的因素, 緩解疝的症狀, 比如避免寶寶用力哭鬧, 安排合理飲食避免寶寶便秘等。

治療方法:6個月以內的寶寶有自愈可能。 如果未能自愈, 就需要採取手術治療。 由於隨寶寶的長大, 疝塊也會隨著增大, 危險係數是越來越高, 所以進行早期手術是非常必要的。

鞘膜積液

鞘膜積液是位於腹股溝區及陰囊內的囊性包塊, 俗稱“水蛋”, 與腹股溝斜疝一樣, 最容易出現是1歲以內的寶寶。

形成原因:寶寶出現鞘膜積液, 大多與先天因素有關。 如果出生後腹膜鞘突無法完全閉合, 就會形成一個細小管道與腹膜相通,

Advertisiment
而腹腔液體通過細小管道流出就形成鞘膜積液。

症狀:腹膜鞘狀突不完全閉合會導致腹股溝至睾丸周圍的部位鞘膜積液。 積液形成的囊腫軟的時候大小有所變化, 早晨起來時, 腫物可能會變小或者消失。 如果囊腫因張力高變硬後, 就不會有變化了。

你要特別注意的:當發現寶寶有鞘膜積液的症狀時, 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 發熱、病毒性☆禁☆感冒、附睾炎等情況也是寶寶患鞘膜積液的誘因, 在這些情況發生後, 建議做一些相關的檢查。

治療方法:1歲以內的寶寶有可能自愈。 如果未能自愈, 需要在2歲前進行手術治療。 如果寶寶的囊腫張力過高, 並且常常不舒服, 需要進行早期手術。

小陰☆禁☆唇粘連

寶寶外☆禁☆陰發育不完善,

Advertisiment
陰☆禁☆道粘膜較薄, 因受到細菌感染引發炎症而導致粘連, 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疾病。

形成原因:小陰☆禁☆唇粘連一方面可能是先天性造成,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慢性炎症刺激而致粘連。

症狀:患小陰☆禁☆唇粘連的寶寶大多數不會有疼痛或不舒服的感覺, 少數寶寶可能出現尿路感染或尿線異常的現象, 比如寶寶尿尿時時斷時續或者滴滴答答, 往往在體檢時才發現。

你要特別注意的:當寶寶出現小陰☆禁☆唇粘連的症狀的情況時, 需要帶寶寶去看醫生。 平時要注重寶寶會陰部的清洗及護理, 減少炎症反應性粘連。 需要注意的是, 給寶寶清洗陰部的時候, 要從中間向兩邊清洗小陰☆禁☆唇(也就是小便的部位), 再從前往後清洗陰部及肛門。 另外,用清水沖洗就可以,尤其1歲以內的寶寶不必每次都撥開陰☆禁☆唇清洗,沖洗乾淨外部就可以。

治療方法:醫生會對粘連部位進行簡單的粘連分離,分離後外塗金黴素眼膏,避免感染。

另外,用清水沖洗就可以,尤其1歲以內的寶寶不必每次都撥開陰☆禁☆唇清洗,沖洗乾淨外部就可以。

治療方法:醫生會對粘連部位進行簡單的粘連分離,分離後外塗金黴素眼膏,避免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