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紅色胎記

在臨床觀察中, 有一些新生兒一出生, 在身體的某些位置就有明顯的斑紋, 我們都會稱呼為:胎記。 顧名思義, 其實就是娘胎裡的記號。 其實, 醫學上, 對這些斑紋有特有的說法。 這些斑紋, 會分為鮮紅斑痣、草莓狀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等類別。

先說說鮮紅斑痣

這種斑紋叫毛細血管擴張痣、葡萄酒樣痣, 是一種先天性的毛細血管畸形。 多數表現為暗紅色或者青紅色的斑片, 邊緣不整, 不高出皮面, 壓之褪色, 有時候上面有一些毛細血管擴張。 一般發生于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 好發於面、頸部和頭皮。 多數發生在一側。

Advertisiment
隨著孩子長大而增大, 並可以逐漸增厚, 顏色加深, 甚至出現局部的增生, 形成一些結節。

發生在枕部、額部或鼻樑等部位的鮮紅斑痣有時可以自行消退。 但是累及一側且面積較大的一般會持續終身。 因此, 鮮紅斑痣的主要影響是外觀。

鮮紅斑痣有時可以伴有一些較大的血管畸形, 也可以是一些綜合征的一種表現。 因此如果發現鮮紅斑痣範圍比較廣泛, 一定要到醫院就診, 做一些相應的檢查。

再說說草莓狀血管瘤

草莓狀血管瘤又叫毛細血管瘤、單純性血管瘤, 在嬰兒中發病率為20%, 女性患者多於男性, 通常不是在出生時出現, 而是在出生後數周內出現。 開始是頭頸部2—4釐米大小的鮮紅色或紫紅色隆起的柔軟腫物,

Advertisiment
邊界很清楚。 以後的幾個月裡, 迅速長大, 甚至可達數釐米大小。 但一歲以後生長就會停止, 並且逐漸消退。 到5—7歲的時候, 75%—95%患者的血管瘤體可以完全或者不完全消退。

因此草莓狀血管瘤並不可怕, 如果診斷明確、瘤體比較小、估計對患兒影響很小的話, 可以等待其自行消退, 但是要進行嚴格的隨訪觀察, 但如果瘤體較大, 對患兒身心健康影響較大, 則需要積極的治療。

最後說說海綿狀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多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發生, 好發於頭皮及面部, 也可累及口腔或者咽部黏膜。 損害一般比較大, 可能是單個或者多個大而不規則的柔軟皮下腫物, 可以高出皮面, 呈結節狀或者分葉狀, 多數為淡紫色或紫藍色,

Advertisiment
擠壓可變小。

這種血管瘤可以累及身體各部位, 皮膚、肌肉、腸道都可以受累, 但是侵犯內臟者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 海綿狀血管瘤有持續存在和不斷增大的傾向, 增大時可以發生破潰, 繼發感染和瘢痕, 也可以伴有一些系統性疾病, 比如血小板減少和紫癜, 也可以是某些綜合征的一種臨床表現。

瘤體較大的患者往往受到很多困擾, 面部海綿狀血管瘤除了使容貌顏色發生改變外, 還可以造成明顯的形態改變, 比如受累一側皮膚隆起, 口唇受累的可以明顯增厚腫脹, 眼周圍組織受累的可以引起斜視、散光等。

一般, 新生兒出生後, 醫院都會為其做一個全面的檢查, 當然也包括皮膚, 一旦出現類似胎記的斑紋,

Advertisiment
都會進行檢查, 如發現狀況異常, 醫院會通過科室會診的方式進行全面檢查。 所以, 新媽媽生產時不用去焦慮寶寶的情況, 放鬆心態, 確保自己的狀態良好, 才能更好的哺育寶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