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聽力如何培養


小寶寶剛出生, 對外界的一切都感到很有興趣。 尤其是聽到一些叮叮咚咚的聲音, 就會朝著聲音出現的方向看過去, 這就說明寶寶的聽力在起著重要作用。 那麼爸爸媽媽該如何在生活中對寶寶的聽力做好正確的引導訓練呢?

新生兒什麼時候有聽力?

以前人們認為, 新生兒剛生下來都是耳聾的。 但隨著科學發展, 研究表明, 胎兒聽覺感受器在胎兒6—7個月時就已經基本成熟。 在超聲顯像下觀察, 可以看到胎兒在外界聲音刺激下會產生眨眼反應, 說明胎兒已經能感受外界聲音了哦。

正常的新生兒一出生就有聽覺定向能力。

Advertisiment
新生兒喜歡聽人的聲音, 特別是媽媽的聲音。 當媽媽在新生兒耳邊叫寶寶或者叫新生兒的小名時, 他的頭立即會轉向媽媽那邊, 並親熱地看著媽媽, 臉上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 新生兒出生還不到3天, 就會表現出對媽媽聲音的偏愛。 如果爸爸媽媽各站在寶寶的一邊, 同時叫寶寶, 一邊是父親的聲音, 另一邊是母親的聲音, 大多數的新生兒喜歡聽母親的聲音, 並將眼和頭轉向媽媽這邊, 這可能是因為胎兒在子宮內聽習慣了媽媽的聲音的緣故。 爸爸也不要感到灰心, 只要長期陪著寶寶讓寶寶習慣爸爸的聲音, 寶寶很快也會對爸爸的聲音作出反應哦!

科學家曾經對新生兒聽力做過實驗,

Advertisiment
當媽媽在寶寶看不到的地方呼喚寶寶的名字時, 10-12天的寶寶會把頭轉向媽媽的方向, 而對其他的婦女呼喚沒有什麼反應。 如果媽媽在給寶寶餵奶、換尿布、洗澡的時候, 經常叫寶寶的名字, 5-8天后, 大多數的新生兒就會對媽媽的呼叫有反應。

不同時期對聲音的反應

剛出生突然聲響有驚訝反射;突然聲響會緊閉眼瞼;睡覺時突然聲響會睜開眼瞼。

1個月睡覺時突然聲響會覺醒或哭泣;哭泣或活動時, 跟他(她)說話會停止哭泣或活動;靠近叫他(她)或搖鈴鐺, 會將臉慢慢轉過來。

2個月睡覺時突然銳利的聲響會活動手足;睡覺時遇吵鬧聲、噴嚏聲、鐘聲或吸塵器聲會睜開眼;叫他(她)時會高興地發出“啊”或“哦”聲。

3個月睡覺時突然聲響會睜開眼瞼或動手指,

Advertisiment
基本無全身的驚訝反射;對答錄機、電視機的開關聲或廣告聲等有反應(將臉轉向聲源);對怒吼聲、親昵聲、歌聲、音樂聲等表現出不安、喜悅或厭惡。

注意:孩子在1歲以內, 如果突然或奇特的聲音不能引起其注意力, 應首先考慮聽力障礙。 2~3歲的孩子仍不會說話或只會簡單發音, 也應首先考慮聽力問題。 一旦發現或懷疑孩子聽力有問題, 一定要儘快去醫院耳科或康復機構進行聽力測試。

專家建議:新生兒2-7天時可做聽力篩查

衛生部規定, 新生兒2-7天可做聽力篩查。 常用新生兒聽力篩查方法有兩種, 一種稱為耳聲發射法, 就是將很小的耳塞插入新生兒外耳道, 然後播放一定強度和頻率的卡嗒音。 正常的聽覺器官(耳蝸)能對這種聲音產生回音,

Advertisiment
後者能被耳塞內的接收器捕獲和記錄, 經過儀器內的微電腦分析並作出判斷。 另一種方法為自動腦幹聽覺誘發電位檢測, 基本方法是:將多個小電極置於孩子的頭部和頸部, 並通過耳塞播放經過特殊設計的卡嗒音, 然後利用電腦記錄耳蝸後聽覺通路的電位變化, 經過電腦分析後得出結論。 其中前者更為常用。

如何訓練新生兒的聽力

·抱孩子時最好採用左手抱的姿勢, 讓小兒儘量靠近媽媽的心臟, 以便清晰地聽到媽媽的心跳聲。

·對於新生兒可以在小床上系上不同音質或音調的發聲玩具, 刺激聽力細胞, 促進聽力發育。

·平時多和小兒輕聲說話, 哼唱或播放一些節奏舒緩、旋律優美的經典音樂。

Advertisiment

·在家裡的陽臺上掛一隻風鈴, 讓風吹動風鈴發出悅耳的聲音。

·給小兒聽各種物體落地的聲音, 如球、椅子、書本、鉛筆、罐頭、木盒、紙盒等。

·給小兒聽各種玩具發出的聲音, 如撥浪鼓、音樂盒、橡膠玩具等。

·讓小兒聽鈴鐺、喇叭聲, 以區分它們的不同。

·分辨爸爸、媽媽及家裡其他人的腳步聲和說話聲。

·分辨家裡人和陌生人的聲音, 分辨男人和女人的聲音。

·聽某些動物的叫聲, 讓小兒分辨是什麼動物。

·讓小兒重複簡單的疊句或兒歌。

·在瓶子裡灌上一些水, 輕輕敲擊瓶子, 讓小兒聽瓶子發出的不同聲音。

新生兒聽力障礙如何預防?

目前, 對新生兒先天性耳聾的因素尚未完全認識, 但發現與以下高危因素關係較密切:耳聾家族史, 宮內感染,顱面部畸形,早產或極低體重兒,多胎,母親濫用藥物和酒精,母親糖尿病,染色體異常,以及一些與感覺神經性或傳導性耳聾有關的綜合征等。

孕婦加強個人衛生保健意識,使胎兒避免不良接觸,加強妊娠期和圍產期保健,做好胎兒和新生兒疾病防治,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聽力障礙的發生,但由於病因複雜,完全預防該病的發生尚不可能。因此,加強新生兒聽力篩查,及時發現聽力障礙並早期醫療干預,是小兒聾啞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家長在照顧新生兒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寶寶各階段成長情況,即使自己的寶寶不能通過聽力篩查,父母往往會產生焦慮和不安。如果首次篩查不能通過,必須進一步複查,如果真的存在聽力障礙,家長要在孩子3歲以前特別是1歲之前給與治療。

宮內感染,顱面部畸形,早產或極低體重兒,多胎,母親濫用藥物和酒精,母親糖尿病,染色體異常,以及一些與感覺神經性或傳導性耳聾有關的綜合征等。

孕婦加強個人衛生保健意識,使胎兒避免不良接觸,加強妊娠期和圍產期保健,做好胎兒和新生兒疾病防治,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聽力障礙的發生,但由於病因複雜,完全預防該病的發生尚不可能。因此,加強新生兒聽力篩查,及時發現聽力障礙並早期醫療干預,是小兒聾啞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家長在照顧新生兒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寶寶各階段成長情況,即使自己的寶寶不能通過聽力篩查,父母往往會產生焦慮和不安。如果首次篩查不能通過,必須進一步複查,如果真的存在聽力障礙,家長要在孩子3歲以前特別是1歲之前給與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