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的語言發育與聽力發育密不可分, 聽力是否正常, 語言發育就是一塊“晴雨錶”。 一個人必須先有了聽力, 再經過語言學習才會說話。 一個正常的小兒(發音正常, 決不是聲啞), 如果出生後被放在一個不與任何人接觸的環境裡, 沒人教說話, 就永遠也不會說話。 一個聽力有障礙的小兒, 即使生活在有人和他說話的環境裡, 但因聽不見也學不會說話, 這就是所謂的“十聾九啞”的道理。
1、喜歡聽媽媽的聲音
寶寶接受聲源時通常喜歡聽人說話, 尤其喜歡聽自己媽媽的聲音,
Advertisiment
2.喜歡聽高調但不尖銳的聲音
新生寶寶還喜歡聽高調聲音, 因此父母和寶寶談話時要提高聲調, 而這種音調似乎是世界性的, 沒有語種的區別。 但寶寶一般不喜歡聽過強尖銳的聲音, 當聽到這類噪音時, 寶寶的頭會向相反方向轉去, 以示遠離聲源或以哭吵拒絕干擾。
3.安靜覺醒狀態時, 聽力最敏感
Advertisiment
當然要使寶寶對聲音作出反應, 還必須注意寶寶當時所處的狀態, 寶寶對聲音的反應會隨意識狀態而改變, 深睡時對聲音的反應可能不明顯或僅有呼吸節律的改變, 淺睡時可有驚跳, 瞌睡時可突然變得覺醒起來, 在安靜覺醒狀態時, 他可機敏地慢慢將頭和眼轉向聲源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