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聽力障礙是新生兒疾病篩查的四大疾病之一。 近年來, 新發生的聾兒主要以先天性耳聾為主。 因此, 新生兒聽力篩查應該更加普及才行。
按照新生兒聽力篩查的要求, 聽力篩查在新生兒出生3天左右初篩一次, 未通過者則在出生42天內進行復篩。 若仍未通過, 3個月大時還要復診一次。 若患兒最終確診為先天性聽力下降, 那么, 應在出生后4個月內采取干預措施并進行康復治療。
除了先天性耳聾, 在發育過程中, 聽力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 如急性傳染病、耳毒性藥物、中耳炎和噪音等, 這些“后天因素”一樣會導致孩子發生聽力障礙。
Advertisiment
專家認為, 如果能夠早發現, 早干預, 聾兒6個月開始就可配戴助聽器, 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 聾兒也可像正常兒童一樣生活學習。
“可是, 大部分患兒家長都期望能把孩子的耳朵治好, 不用戴助聽器”。 “很多家長接受不了孩子戴助聽器的事實, 康復工作的難點在于家長的這種抗拒心理。 ”助聽器就好比一個擴音器, 對于聽力下降的孩子來說, 能夠通過助聽器獲得聽力補償, 就能夠聽清別人說話, 能與人交流, 語言功能就不會喪失, 能聽能說, 就能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學習。
Advertisiment
打針吃藥是治療手段, 配戴助聽器也是一種治療手段, 因此, 家長應改變觀念, 既然近視都能戴眼鏡, 為什么聽力下降就不能戴助聽器呢?
給聽力障礙兒童戴上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之后, 還應進行必要的聽覺、語言訓練。 因為在沒有戴上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之前, 孩子是聽不到或者聽不清, 自然說話的能力也就受到影響。 因此, 家長還應培養聽障兒童對聲音、語言的興趣, 給聽障兒童以樂聲刺激, 進行必要的聽覺訓練, 讓他們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個有聲世界中, 只有聽到聲音才能學習語言。
寶寶不同時期對聲音的反應
剛出生突然聲響有驚訝反射;突然聲響會緊閉眼瞼;睡覺時突然聲響會睜開眼瞼。
Advertisiment
1個月睡覺時突然聲響會覺醒或哭泣;哭泣或活動時, 跟他(她)說話會停止哭泣或活動;靠近叫他(她)或搖鈴鐺, 會將臉慢慢轉過來。
2個月睡覺時突然銳利的聲響會活動手足;睡覺時遇吵鬧聲、噴嚏聲、鐘聲或吸塵器聲會睜開眼;叫他(她)時會高興地發出“啊”或“哦”聲。
3個月睡覺時突然聲響會睜開眼瞼或動手指, 基本無全身的驚訝反射;對錄音機、電視機的開關聲或廣告聲等有反應(將臉轉向聲源);對怒吼聲、親昵聲、歌聲、音樂聲等表現出不安、喜悅或厭惡。
注意:孩子在1歲以內, 如果突然或奇特的聲音不能引起其注意力, 應首先考慮聽力障礙。 2~3歲的孩子仍不會說話或只會簡單發音, 也應首先考慮聽力問題。 一旦發現或懷疑孩子聽力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