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聽力篩檢 影響孩子一生

聽覺, 究竟有多重要?所謂的聽說讀寫, 是指學習發展從聽開始, 才有之後的說讀寫, 這也是正常寶寶學習發展的必經歷程, 因聽覺是學習語言的基礎, 一旦聽力損失, 將對各項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

Advertisiment

3歲前‧聽語發展的黃金期

嬰幼兒聽語發展的黃金期是在3歲以前, 剛出生的嬰兒, 其周邊的耳蝸雖已發育完整, 但大腦聽覺中樞是在出生後, 不斷受環境的聲音刺激, 才得以發育完成。 換言之, 3歲以後人腦的可塑性逐漸變差, 聽力受損的孩子無法經由環境學習語言, 大腦中原先被設計用於聽力、語言的細胞逐漸轉變成其他用途, 此時要再讓它恢復原有的聽語功能, 就相當困難。

語言學習從模仿開始, 需要時間練習, 因此, 療育必須要付出時間, 越早開始越好, 父母千萬不要用逃避的心看待新生兒聽力篩檢一事, 認為太早知道只是增加悲傷;對於寶寶有聽損問題的父母,

Advertisiment
難免有悲傷情緒, 馬英娟主任鼓勵, 與其在家哭泣, 不如積極處理並尋求資源協助, 唯有及早讓孩子接受療育, 才能減少聽損對孩子的影響力。

初篩未過的寶寶, 是聽力損失的高風險族群, 需再進行複篩的機率約4%。 當複篩不過時, 建議父母帶寶寶到區域醫院等級的耳鼻喉科接受進一步檢查, 通常複篩到確診, 則約有千分之三的發生率。 而一般聽力篩檢未通過的可能原因如下:

耳道和中耳腔內有殘存胎脂或羊水。

本身因素:中耳功能異常、呼吸道異常、聽力損失等。

環境因素:測試環境中噪音過高、儀器干擾等, 如新生兒在測試過程中並非在安穩狀態下進行。

人為因素:篩檢人員儀器操作不當。

環境及人為因素會隨著篩檢人員經驗的累積而大幅降低,

Advertisiment
新生兒本身的因素則需透過第二階段的確認診斷來排除、確認, 臨床上, 確實有些孩子在排除中耳功能異常及呼吸異常的問題後, 聽力便恢復正常。 聽覺損傷分為先天性與遲發性, 即使通過初篩, 仍有遲發性的可能, 意即寶寶帶有聽力下降的因數, 但問題隨著年歲增長才逐漸出現, 建議在就學前再接受一次聽力篩檢。

平日詳加觀察

提醒父母,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應隨時注意孩子對聲音的反應、對語言的瞭解, 語言的發展及是否有任何不尋常的舉止, 如左邊來的聲音反而轉向右邊去找, 聽電話一定只用一邊耳朵聽等等, 聽不到或聽不清楚是具有指標性的觀察點,

Advertisiment
如果查覺孩子有這些異常舉止時, 千萬不是只放在心裡, 而是必須即早就醫, 借由醫師的正確診斷, 降低孩子發展成為聽損兒的機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