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肚子不舒服怎麼辦

1 母乳媽媽要均衡飲食

如果母乳中含的糖分過多, 糖分在寶寶的肚子裡過度發酵, 容易使寶寶出現腸脹氣, 這時媽媽就應該注意限制自己的攝糖量了。 此外, 母乳餵養的媽媽還要儘量避免食用容易引起寶寶脹氣的食物, 如豆類、玉米、紅薯、花菜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小貼士:

母乳餵養的寶寶, 只有媽媽不上火, 身體好, 寶寶只要不著涼, 身體自然好。 俗話說, 病從口入, 還是很有道理的哦, 所以媽媽們要克制一下自己哦。

2 餵養方式要科學

杜絕下面幾種情況, 為寶寶的健康成長加分。

1、夜裡好困啊, 還是躺著餵奶舒服。

Advertisiment

產後疲乏, 加上白天不斷地給寶寶餵奶、換尿布, 到了夜裡母親就非常困。 夜間遇到寶寶哭鬧, 母親會覺得很煩, 有時把乳☆禁☆頭往寶寶的嘴裡一送, 寶寶吃到奶也就不哭了, 母親可能又睡著了, 這是十分危險的。 因為寶寶吃奶時與母親靠得很近, 熟睡的母親很容易壓住寶寶的鼻孔, 這樣悲劇就有可能發生, 為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母親夜間餵奶時最好能坐起。

2、喂完奶馬上把寶寶放在床上, 抱著它太累了。

給寶寶喂完奶後不要馬上放在床上, 而要把寶寶豎直抱起讓寶寶的頭靠在母親肩上, 也可以讓寶寶坐在母親腿上, 以一隻手托住寶寶枕部和頸背部, 另一隻手彎曲, 在寶寶背部輕拍, 使吞入胃裡的空氣吐出,

Advertisiment
防止溢奶。 在哺喂母乳過後, 爸爸也可以接過寶寶, 為寶寶拍嗝。

3、寶寶是人工餵養, 為了寶寶吃得飽, 把奶粉調得濃一些。

食物在腸道吸收, 如果食物的滲透壓過高(奶調的濃), 會引起嘔吐、腹脹、腹瀉、脫水等表現。 同時大部分代謝廢物要經過腎臟排出體外, 而嬰幼兒期腎臟的發育和功能尚不成熟, 對營養物質代謝的調節能力有限。 奶沖配太濃, 會使腎臟負擔加重。

4、一隻乳☆禁☆房吃完, 寶寶就飽了, 另一側乳☆禁☆房的奶存著寶寶下次吃吧。

餵奶時應讓寶寶吃盡一側乳☆禁☆房再吃另一側。 若僅吃一側的奶寶寶已經吃飽、就應該將另一側的奶擠出。 這樣做的目的是預防脹奶。 脹奶不僅使母親感到疼痛不適, 還有可能導致乳腺炎, 而且還會反射性地引起泌乳減少。

Advertisiment
可以用吸奶器將奶吸出, 排空乳☆禁☆房。

5、雖然有些觀點認為4—6個月內的寶寶只需母乳, 不必加喂水, 但要視情況而定。

北方的冬天天氣乾燥, 如果室內溫度過高, 新生兒容易缺水。 再者, 天氣太熱或出現腹瀉時寶寶體內也會缺水。 缺水時寶寶的嘴唇看上去乾燥起皮, 情緒不安, 愛哭鬧。

建議:最好控制室內溫度在20—25℃之間, 北方冬天室內要使用加濕器, 保持空氣濕潤。 看到嘴唇乾燥可以用小勺給寶寶喂幾口白開水。

3 適當給寶寶按摩

推拿按摩, 是中醫常見的一種物理治療方法, 具有疏通經絡, 調整臟腑的作用。 如果爸爸媽媽能堅持對寶寶進行推拿按摩, 可健體強身, 增強其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具體手法如下:

1、按揉推四橫紋:

Advertisiment

四橫紋穴位於手掌麵食、中、無名、小指的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操作時, 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 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別按揉四橫紋穴, 約2~3分鐘;也可推四橫紋穴, 將小兒四指併攏, 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兒的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 推50~100次。 具有調中行氣, 和氣血, 除脹滿的作用。

2、按揉推板門穴:

板門穴位于小兒手掌大魚際處。 操作時, 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兒的手指, 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 按揉板門穴。 按揉時, 順、逆時針皆可;也可使用推法, 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橫紋可止瀉, 由腕橫紋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嘔, 來回推可調整脾胃功能。 按揉2~3分鐘, 推50~100次。

3、推脾經穴:

脾經穴在小兒拇指橈側面。 操作時, 操作者左手中指或無名指夾住小兒左手四指,

Advertisiment
再以拇指與中指捏住小兒拇指, 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後, 直推小兒脾經穴, 從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 推50~100次, 單方向直推, 不宜來回推。 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 給寶寶做好保暖

小兒腹部容易受寒, 而患有腹瀉的寶寶, 腸蠕動本已增快, 如腹部再受涼則腸蠕動更快, 從而加重病情。 可適當給孩子增加衣著, 亦可用大口罩, 護肚兜等圍住嬰兒臍部。

注意:

1、換尿布時需注意

新生兒排尿很勤, 更換尿布次數較多。 由於尿布的溫度低於寶寶的腹部溫度, 應注意不要把尿布放在寶寶腹部, 以免腹部受涼。 有條件的話可以事先在暖氣上把尿布預暖再行更換。

2、使用睡袋

寶寶晚上睡覺時較為多動。 父母要隨時查看, 注意不要讓寶寶的頭部和臉部翻到被子底下,以至引起窒息。使用睡袋保暖之餘也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3、環境溫度

在寒冷的冬天,新生兒的居室溫度一般應維持在20—24℃。秋冬季較為乾燥,還應注意室內的濕度,一般應保持在50%左右。可以利用加濕器來增加室內濕度。

5 給寶寶餵食益生菌

益生菌能預防或改善腹瀉,緩解不耐乳糖症狀,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腸道消化系統健康,改善排便狀況。如果寶寶消化不良、腹脹、腹瀉或存在其他破壞腸內菌群平衡因素時,可以給寶寶吃益生菌,調節腸胃功能。

注意:

如果寶寶的腸胃功能不好,一出生就可以吃益生菌了。如果寶寶沒有生病,就沒有必要吃益生菌。

6 異常情況應立即就醫

寶寶的肚子如果脹得很大、很硬,加上寶寶看起來很不舒服的樣子,精神不佳,一般加上有嘔吐或喘就更為不妙,父母應特別注意並儘快帶寶寶就醫檢查治療。

除了肚子體現出來異常情況需要立即就醫,如有下面的情況出現,也要及時送往醫院,以免延誤病情:

1、體溫超過38℃,或低於36℃;

2、不哭不吃,排便異常,或頻繁溢奶、嘔吐;

3、黃疸異常;

4、呼吸急促,面色發灰並咳嗽;

5、口腔出現白色片狀物,伴有吃奶困難;

6、皮膚發硬或出現皮疹;

7、發生抽搐或肢體腫脹;

8、臍部紅腫,分泌物過多。

7 新生兒肚子不舒服注意什麼

1、小肚子做好保暖

寶寶的小肚子絕對不能受涼,否則很容易引起腹瀉。所以無論處在什麼季節,小肚子的保暖工作媽媽都要到位。在比較冷的季節,媽媽可以在寶寶內衣外再加一圈護肚圍,也可以、添一件小馬甲;在炎熱的夏天,可給寶寶穿一件護住腹部的小肚兜,以免小肚子著涼。

2、按時餵奶

不要等寶寶哭很久才餵奶,只要寶寶有饑餓的表情就餵奶,不然因哭久了而吸進很多空氣造成脹氣;也會因為太餓,當一吃到奶時會很急、很用力,也會吸進過多空氣。

3、餵食後輕拍寶寶背部

在餵食後,輕輕拍打其背部以促進打嗝和排氣,減少寶寶脹氣的可能性。

4、注意奶瓶嘴兒大小適度

要注意奶嘴孔不要過大、瓶身的傾斜度不要太大,不要讓寶寶喝奶喝過快過急,這樣就減少空氣進入奶嘴,隨寶寶喝奶時進入體內。

注意不要讓寶寶的頭部和臉部翻到被子底下,以至引起窒息。使用睡袋保暖之餘也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3、環境溫度

在寒冷的冬天,新生兒的居室溫度一般應維持在20—24℃。秋冬季較為乾燥,還應注意室內的濕度,一般應保持在50%左右。可以利用加濕器來增加室內濕度。

5 給寶寶餵食益生菌

益生菌能預防或改善腹瀉,緩解不耐乳糖症狀,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腸道消化系統健康,改善排便狀況。如果寶寶消化不良、腹脹、腹瀉或存在其他破壞腸內菌群平衡因素時,可以給寶寶吃益生菌,調節腸胃功能。

注意:

如果寶寶的腸胃功能不好,一出生就可以吃益生菌了。如果寶寶沒有生病,就沒有必要吃益生菌。

6 異常情況應立即就醫

寶寶的肚子如果脹得很大、很硬,加上寶寶看起來很不舒服的樣子,精神不佳,一般加上有嘔吐或喘就更為不妙,父母應特別注意並儘快帶寶寶就醫檢查治療。

除了肚子體現出來異常情況需要立即就醫,如有下面的情況出現,也要及時送往醫院,以免延誤病情:

1、體溫超過38℃,或低於36℃;

2、不哭不吃,排便異常,或頻繁溢奶、嘔吐;

3、黃疸異常;

4、呼吸急促,面色發灰並咳嗽;

5、口腔出現白色片狀物,伴有吃奶困難;

6、皮膚發硬或出現皮疹;

7、發生抽搐或肢體腫脹;

8、臍部紅腫,分泌物過多。

7 新生兒肚子不舒服注意什麼

1、小肚子做好保暖

寶寶的小肚子絕對不能受涼,否則很容易引起腹瀉。所以無論處在什麼季節,小肚子的保暖工作媽媽都要到位。在比較冷的季節,媽媽可以在寶寶內衣外再加一圈護肚圍,也可以、添一件小馬甲;在炎熱的夏天,可給寶寶穿一件護住腹部的小肚兜,以免小肚子著涼。

2、按時餵奶

不要等寶寶哭很久才餵奶,只要寶寶有饑餓的表情就餵奶,不然因哭久了而吸進很多空氣造成脹氣;也會因為太餓,當一吃到奶時會很急、很用力,也會吸進過多空氣。

3、餵食後輕拍寶寶背部

在餵食後,輕輕拍打其背部以促進打嗝和排氣,減少寶寶脹氣的可能性。

4、注意奶瓶嘴兒大小適度

要注意奶嘴孔不要過大、瓶身的傾斜度不要太大,不要讓寶寶喝奶喝過快過急,這樣就減少空氣進入奶嘴,隨寶寶喝奶時進入體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