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肺炎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新生兒肺炎(pneumonia of newborn)是新生兒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 發病率高、死亡率也較高。

以彌漫性肺部病變及不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其特點。 大多數新生兒肺炎是生後感染引起的, 稱晚髮型肺炎, 主要是家庭中與新生兒密切接觸的成員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後通過飛沫傳播給新生兒的;少數是在宮內或分娩過程中感染的。 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呼吸窘迫、甚至窒息, 嚴重者會因為缺氧引起大腦損傷, 留下永久的後遺症(如癲癇)。

一、發病原因

1、吸入性肺炎 多因吸入胎糞、羊水、乳汁等引起, 也可因吞咽反射不成熟、吞咽動作不協調、食管反流或齶裂等因素引起乳汁或分泌物吸入而引起。

Advertisiment
早產兒及顱腦及患病兒因吞咽功能不協調, 反射差或缺如, 易發生嘔吐物、乳汁吸入性肺炎。

2、感染性肺炎 感染性肺炎分為宮內、產時感染和生後感染。

(1)產前、產時感染性肺炎:如為胎兒在宮內感染, 多為母親有感染, 通過血行傳播所致。 產時感染性肺炎多與產科因素有關。

①產前感染:母孕期受病毒(如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風疹病毒等)、細菌、原蟲(如弓形體病)、衣原體和支原體等感染, 病原體經血行通過胎盤和羊膜侵襲胎兒。

②產時感染:胎膜早破超過6h, 羊水可能被污染, 若胎膜早破超過24h以上, 發生感染的可能達30%, 或羊膜絨毛膜炎時, 產道內細菌如大腸埃希桿菌、克雷白桿菌、李斯特菌、B族鏈球菌等,

Advertisiment
上行導致感染, 或胎兒在宮內吸入污染羊水而致病。 另外, 急產、滯產或產道未徹底消毒等情況, 胎兒在分娩過程中吸入產道內污染的分泌物而發生肺炎。

(2)出生後感染性肺炎:

①呼吸道途徑:接觸新生兒者如患呼吸道感染, 其病原體可經飛沫由嬰兒上呼吸道向下傳播至肺;也可因嬰兒抵抗力下降時(如受涼等), 其上呼吸道感染下行引起肺炎。

②血行傳播感染:患臍炎、皮膚感染、敗血症時, 病原體經血行傳播至肺而引起肺炎。 病原體以B組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桿菌及巨細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多見。

(3)醫源性傳播感染:醫源性☆禁☆感染可由銅綠假單胞菌、厭氧菌及某些致病力低的細菌引起。

Advertisiment
由於醫用器械如吸痰器、霧化器、供氧面罩、氣管插管等消毒不嚴, 暖箱濕度過高使水生菌易於繁殖, 或使用呼吸機時間過長等引起肺炎;病房擁擠, 消毒制度不嚴, 醫護人員洗手不勤, 將患兒的致病菌帶給其他新生兒;廣譜抗生素使用過久容易發生真菌性肺炎等。 晚髮型肺炎最常見於新生兒監護室內, 由於慢性肺部疾病需要長期氣管插管的新生兒中。

3、其他 護理不當, 受涼等也是發生肺炎的誘因。

二、發病機制

吸入性肺炎主要因缺氧刺激, 胎兒呼吸而使羊水、胎糞或陰☆禁☆道分泌物吸入, 引起吸入性肺炎。 其中以胎糞吸入性肺炎最為嚴重, 參見胎糞吸入綜合征。 乳汁吸入常見於吞咽功能不全、吮乳後嘔吐、食管閉鎖和唇裂、齶裂等。

Advertisiment

宮內、出生時感染性肺炎的病理改變廣泛, 肺泡滲出液中含多核細胞、單核細胞和少量紅細胞。 鏡檢可見到羊水沉渣, 如角化上皮細胞、胎兒皮脂和病原體等。 出生後感染性肺炎的病理改變以支氣管肺炎和間質性肺炎為主, 病變分散, 影響一葉或數葉, 有時融合成大片病灶, 肺不張和肺氣腫較易發生。 鏡檢各病灶存在不同階段的炎性反應。 病原學不同, 病理變化也不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