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肚臍應該是凹陷下去的, 如果嬰兒的肚臍像一個泡泡那樣鼓起來, 而鼓起處壓下去後發現有空洞, 那就很可能是臍疝氣。 如果新生兒臍疝氣鼓起的包的直徑沒有超過5釐米, 就不用太過擔心。
據陳培濤醫師介紹, 臍疝氣有大有小, 要判定臍疝氣的嚴重程度, 並不能只依靠簡單地觀察外觀, 而要在寶寶熟睡後輕輕按壓肚臍凸出的部分, 在凸出部分被按壓之後, 會摸到腹部肌膜的空隙處, 此處空隙通常不會超過1釐米。 如果超過2釐米, 就算是比較嚴重的臍疝氣。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腹壁肌肉的加強,
Advertisiment
為什麼會有臍疝氣
當胎兒還在媽媽肚子裡時, 要通過臍帶來吸收母體的養分。 在出生之後, 身體各機能開始運作, 身體各項機能開始更好地運作, 而臍帶根部的腹部肌膜也會自行關閉。 當臍帶根部的腹壁肌膜沒有有效關閉時, 就會出現臍疝氣。
一般情況下, 正常的臍疝氣並不會為寶寶帶來任何不適。 只有當肚子裡頭的腸子跑出來、卡在未關緊的腹部肌膜空隙中, 寶寶才可能會出現哭鬧不休、嘔吐以及局部紅腫等症狀。
Advertisiment
TIPS:早產兒易患臍疝氣
臍疝氣在早產兒中比較常見, 可能因為身體發育未完全所引起, 另外, 如果寶寶出生時出現呼吸窘迫, 也更容易產生臍疝氣, 需要格外注意。
居家照護5項守則
臍疝氣多數屬於良性的身體症狀, 通常不需要醫療處置介入即可自行復原。 因此, 居家照護便成了父母的重要任務, 只要留意寶寶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哭鬧, 並及時觀察臍部凸起處是否有異常即可, 一旦發現有不正常的反應, 則需儘快就醫。
守則1:判斷哭鬧原因
在寶寶哭鬧的時候, 首先應該安撫, 並判斷哭鬧是否因為臍疝氣所引起。
Advertisiment
守則2:平時注意觀察
媽媽不需要每天按壓臍部, 以觀察腸子是否跑出, 只要在平時注意觀察就可以了, 比如在給寶寶換尿布或寶寶睡覺時, 順便觀察臍部外觀即可。 在寶寶比較放鬆、情緒比較平靜時, 臍部的小包會稍微下陷一些, 就像吹飽的氣球稍微放了一些氣, 表皮變得皺皺的, 但是, 當寶寶開始活動或哭鬧時, 臍部的小包又會變得較為飽滿。
守則3:不宜用東西壓
有些媽媽用硬幣直接壓住凸出的臍部,
Advertisiment
守則4:注意正確觸感
如果是正常的臍疝氣, 在往下按壓時, 觸感就像是戳一個充氣沒有充飽的氣球, 而且能很順利地往下按壓, 中途不會遭遇任何阻力。
守則5:保持皮膚完整
在穿衣服、換尿布時, 並不需要刻意避開患有臍疝氣的部位, 只要注意做好照護工作, 保持好皮膚的完整性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