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身上的怪現象大揭秘

胎寶寶出生後, 給了准媽咪很多驚喜, 在新生寶寶的成長發育中, 准媽咪會發現很多“奇怪的現象”, 比如新生寶寶的小手總是緊緊握著......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新生兒身上的“怪像”吧!

怪現象一:總是緊攥著小拳頭

解密:很多新媽媽可能會感到奇怪, 寶寶的拳頭為什麼總是緊握著的?這是因為,剛出生不久的嬰兒, 屈肌的力量要強於伸肌。 大約在寶寶三四個月左右, 隨著神經系統的逐漸發育成熟, 屈肌的力量會逐漸減弱, 伸肌的力量逐漸增強, 二者會逐漸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 到那時, 寶寶的小手也會呈現鬆弛自如的狀態。

Advertisiment
需要注意的是, 即使是在剛出生後不久, 當你用手扒寶寶的手指時也能扒開, 而且寶寶各個手指頭的關節活動自如, 如果你用力扒也扒不開, 或者寶寶手指關節不能活動就要引起注意。 另外,如果4個月以後寶寶的小手依然時時刻刻都緊攥著, 就需要去醫院看醫生。

怪現象二:便便時憋紅臉

解密:寶寶排便時經常用盡渾身的力氣, 同時小臉也會被憋得紅紅的, 這主要是因為寶寶結腸以及肛門括約肌的排泄功能發育還不成熟, 即使是在吃母乳時排出很稀的便便, 也很費力氣。 隨著寶寶腸道以及肛門括約肌的生理功能不斷成熟, 排便會越來越順暢, 到寶寶6個月左右, 即使添加了輔食, 寶寶排出逐漸成形的便便時也不再那麼費力。

Advertisiment
另外, 寶寶在排便同時往往還在大量排氣, 因此通常表現為憋紅了臉。

怪現象三:全身脫皮

解密:這是大部分新生兒都會出現的現象, 寶寶出生以前, 都是泡在子宮的羊水裡, 溫暖濕潤, 而出生以後, 外界環境乾燥, 加之皮膚表皮層和真皮層發育薄和結構疏鬆, 更容易丟失水分, 而此時的寶寶新陳代謝又比較旺盛, 所以皮膚容易出現乾燥脫水, 表皮層就容易脫落, 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 父母不必擔心, 也可以在洗澡後給寶寶的全身塗抹滋潤的護膚油, 保持皮膚的滋潤。 隨著寶寶皮膚屏障功能的逐漸完善, 這種現象就會得以緩解。

怪現象四:大口吐奶

解密:吐奶是6個月以內嬰兒比較常見的現象,

Advertisiment
這主要是因為寶寶的胃與成人的胃不同。 寶寶的胃還是水準的, 而我們成人的胃是垂直的, 按照比較傳統的說法就是寶寶的胃比較“淺”。 而且食管的括約肌發育也不成熟, 這就容易導致寶寶出現“胃食管反流”,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吐奶”。 當寶寶吐奶以後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將寶寶的小臉掰向一側, 讓反流的奶液順著寶寶的嘴角流出來。 切忌將寶寶立即抱起, 因為這樣可能會導致殘留在寶寶咽部的一部分奶液倒灌進氣管, 嗆到寶寶。 如果寶寶大口吐奶的現象比較頻繁, 建議採取少量多次的餵奶方式, 不要喂得過飽,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吐奶現象的發生。 約在6個月以後, 隨著輔食的添加以及寶寶胃腸道發育成熟,
Advertisiment
吐奶的現象也會逐漸改善。

怪現象五:睡覺時“一驚一乍”

解密:之所以會有這種現象是因為寶寶的大腦皮層發育還不完善, 不能很好地處理外界的刺激。 通常情況下, 一個成熟的大腦, 不僅能接收外界的資訊和刺激, 同時會將這種刺激傳導到相應的器官進行處理。 比如我們成人聽到雷聲立即會對這種聲音做出反應, “告訴”大腦, 這是雷聲, 不必太擔心。 但在大腦皮層還不完善的情況下, 寶寶雖然接收了外界的刺激, 卻不能很好地將這種刺激傳遞給相應的器官並進行處理, 反而是把這種刺激“泛化”了, 也就是全身的肌肉都對這種刺激做出收縮的回應, 表現出來就是我們看到的“一驚一乍”。 除了這個原因以外,

Advertisiment
寶寶淺睡眠的時間較長也是原因之一, 淺睡眠的時候, 大腦皮層更容易感知到外界的刺激, 並做出全身的反應, 而成人的潛睡眠時間要明顯減少, 出現“一驚一乍”現象的幾率也很少。

相信揭開了新生兒身上的這些謎, 新媽媽們是不是豁然開朗了, 不要總是擔心自己的寶寶是不是有什麼毛病, 這些都是他們正常的生理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