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這幾種大便要注意

便便能反映出寶寶的健康狀況, 但寶寶便便的顏色、形狀、質地, 好像總在變化。 到底什麼樣的便便是正常的, 什麼樣的便便代表寶寶的身體出現了異樣?來看看下面這幾個媽媽最關心的便便問題吧。

綠便

綠色的便便多麼古怪啊!但在大部分情況下, 綠便都是正常的。

寶寶出生頭幾天拉的便便也叫胎便, 質地黏稠, 顏色呈墨綠色。 那是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時積攢下來的。 等胎便排空, 就會變為正常的新生兒便便(黃色)。

一般母乳寶寶的便便比較稀軟, 顏色呈黃色或芥末綠。 奶粉寶寶的便便相比母乳寶寶更易成型,

Advertisiment
顏色呈黃色、淺棕或棕綠不等。 以下幾種情況也會讓寶寶的便便變成綠色:

餵養不足:如果寶寶大便較少、偏稀, 很容易餓, 體重增長緩慢, 那麼可能存在餵養不足的情況, 只需增加寶寶的飲奶量即可。  

添加輔食:如果吃了特別多的穀物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寶寶的便便也會變色, 媽媽可以通過調整寶寶的飲食結構來解決。

綠色食物:如豌豆、綠葉蔬菜等, 這些食物可能會原模原樣地出現在寶寶的尿布上。

補充鐵質:特別是服用了補鐵的藥物, 很可能使寶寶便便呈現深棕色、綠色或黑色。

稀便

寶寶的大便很稀, 媽媽常會擔心是不是腹瀉了。 其實大部分寶寶在添加輔食前, 大便稀軟, 甚至呈水狀都是很正常的,

Advertisiment
尤其是母乳寶寶。

寶寶添加輔食後, 因為消化系統還不成熟, 所以有時在嘗試新食物時, 也會出現大便很稀, 或伴有黏液的情況。 此時只需暫停攝入該種食物, 過段時間再嘗試就可以了。

病理性腹瀉, 寶寶的大便除了稀以外, 還會有臭味, 有時帶有黏液, 並伴隨著發燒或體重下降。 比如, 乳糖不耐受也會導致排便增多、大便稀薄, 便便裡有奶塊、黏液、泡沫, 伴隨腹鳴、放屁, 嚴重的會影響生長發育。

如果寶寶只是輕微腹瀉, 精神狀態和食欲都很好, 那就不用過於焦慮, 多給他補充水分就好。 但要避免攝入含糖量高的食物和液體。 如果腹瀉的同時還伴有嘔吐、脫水、發燒、體重下降等症狀, 那就要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了。

攢肚

月子裡的寶寶是個直腸子,

Advertisiment
總是一吃就拉, 媽媽要不停地給寶寶換尿布。 但滿月以後, 你可能會發現, 寶寶的排便次數慢慢減少了, 從1天6~8次, 減少到1天1次, 甚至有時一整天都不排便。 這是怎麼回事?是寶寶便秘了嗎?

其實, 寶寶在1~3月齡時排便次數減少的現象叫作“攢肚”, 是此階段很正常的一種現象。 這是因為寶寶消化吸收的功能慢慢增強了, 對母乳的吸收也越來越好, 於是食物殘渣變少, 排便時間自然也就變長了。

對於攢肚的寶寶, 雖然排便時間長了, 便便量也減少了, 但大便仍舊是鬆軟的, 排便過程也不費力, 這是和便秘的最大區別。 媽媽無須擔心, 實在不用每天都盼著寶寶拉便便。

便秘

便秘是指寶寶大便幹結, 有時呈顆粒狀, 並且排便費力的現象。

Advertisiment
並不是排便次數少, 排便間隔時間長就表示寶寶便秘了。

在添加輔食前, 相比母乳寶寶, 奶粉寶寶更容易出現便秘的問題, 因為母乳中的低聚糖能有效預防便秘。 奶粉寶寶常見的便秘原因有奶粉過稠、過度補充鈣和維生素D, 以及對牛奶蛋白不耐受等。 如果是對牛奶過敏, 只需更換奶粉就能見效。 寶寶添加輔食後, 便秘通常是因為食物加工過於精細, 攝入纖維素不夠, 缺乏運動等造成的。 解決辦法有:調整寶寶的飲食結構, 增加纖維素的攝入;在醫生同意的情況下喝少量李子汁或吃點西梅泥;適當增加運動, 比如讓寶寶平躺著, 幫他像騎自行車一樣彎曲和伸展雙腿等。

切記不要擅自使用通便劑、灌腸劑,

Advertisiment
或者胡亂給寶寶喝涼茶、吃降火藥。

遇到以下幾種便便, 莫驚慌

有奶瓣的便便:這種情況下, 母乳媽媽要少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泡沫狀的便便:可能寶寶有點受涼, 或者媽媽吃得太甜了;

黑色便便:可能是有點消化不良, 或者和補鐵藥物有關等。

寶寶的便便真是變化無常, 常讓新手媽媽百般困惑, 萬般糾結, 但只要寶寶精神狀態不錯, 飲食、活動都正常, 體重也有穩定的增長, 就沒什麼好擔心的。

但如果便便的顏色、質地不同於以往(比如出現紅色、白色的便便), 同時寶寶的精神狀態也不好, 甚至伴有嘔吐、發燒等症狀, 那媽媽就要引起重視了, 請及時帶寶寶就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