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需要就醫的症狀

嬰兒期包括早產兒和新生兒, 其特點是藥物較易進入腦組織, 即使在皮膚局部應用(洗劑和軟膏劑), 也會迅速吸收, 有時在體內產生全身的作用。 嬰兒在使用任何藥物時, 都應密切注意, 以免可能影響嬰兒的生長和發育。 下列兩類藥物應禁用或慎用, 家庭用藥者更應該注意。

(1)盡可能完全避免使用的藥物:氯黴素、苯乙呱啶、無味紅黴素、異煙肼、萘啶酸(3個月以內)、呋喃妥因、磺胺類(2個月以內)、四環素類。

(2)慎用或在醫生密切監視下使用的藥物:雄激素、含呱嗪的驅蟲藥、阿司匹林、多粘菌素E、可的松樣藥物、萘啶酸(3個月以上)、吩噻嗪類、磺胺類(2個月以上)、維生素A(大劑量)。

Advertisiment

新生兒剛來到人世間, 爸爸媽媽應觀察寶寶的體重和身高變化, 滿月後進行第一次嬰兒保健, 醫生會對嬰兒的生長發育、營養、預防接種等進行科學指導。 由於新生兒身體各系統發育不成熟, 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 容易患病, 因此家長要仔細觀察新生兒的變化,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 應及時送往醫療機構進行診治:

新生兒出現哪些症狀需就醫?

1、精神差, 反應差, 整天昏睡;或表現為易驚醒、煩躁、抽搐;

2、吃奶差, 甚至不吃奶, 或出現嘔吐、腹瀉;

3、哭聲異常, 過度哭鬧;或哭聲低弱, 病情嚴重時甚至不哭;

4、呼吸急促、咳嗽、鼻翼扇動、口周青紫;

5、黃疸加重或消退延遲;

6、體溫過高或過低。

現代醫學已證明,

Advertisiment
被人類譽為“白色血液”的母乳, 是新生兒最寶貴的天然營養品, 它不僅營養豐富, 品質會隨著嬰兒生長需要而改變, 更為可貴的是, 它含有多種抗病物質, 能幫助新生兒抵抗多種常見病, 這是任何代乳品無法替代的。 因此, 孩子生下來後要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有足夠的水分, 只要頻頻喂哺孩子是不會缺水的。 切忌給孩子喂糖水, 糖水會影響孩子的食欲。 如因各種原因無法母乳餵養, 可遵循醫生推薦選擇合適的奶粉, 夏天氣溫高, 奶粉餵養的寶寶需要適當添加一些溫開水。

新生兒如在生後不久尤其是吃奶後即出現嗆奶、氣急、紫紺、反應差等, 且有特殊面容等表現, 需考慮有無先天性畸形存在, 如後鼻孔閉鎖、齶裂、巨大舌等。

Advertisiment
這時需及時就醫, 儘早糾正畸形, 並可預防吸入性肺炎的產生。

新生兒呼吸道疾病日常護理

新生兒呼吸道短, 富含血管和淋巴結, 一旦有感染時, 容易引起水腫與堵塞。 因此新生兒感冒時最容易出現鼻塞, 主要表現為煩躁、哭吵不安、尤其是夜間睡眠差, 吃奶時吃吃停停等, 此時可多飲水, 少量多次地餵奶, 用吸涕器等將鼻涕吸出。 如果新生兒抵抗力差或感染的病菌/病毒數量大, 毒力強, 可使普通感冒進一步發展為支氣管炎或肺炎, 因此, 剛上任的爸爸媽媽們要儘量預防感冒, 注意保持所住居室的經常通風, 已經患感冒的家人或來訪親友少接觸新生兒或戴上口罩(尤其是媽媽)。

新生兒支氣管炎或肺炎(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的症狀表現不如嬰幼兒典型,

Advertisiment
常咳嗽不明顯, 多無咳嗽, 無發熱, 而表現為體溫不升、氣急(沒有哭吵時每分鐘呼吸超過80次)、反應差(即哭聲輕或少哭, 少動, 少吃)、呻吟、紫紺、口吐白沫(唇縫間吐出泡沫), 嚴重者可出現點頭樣呼吸、憋氣等症狀。 病情變化多較快。 此時需給予新鮮空氣, 保持側臥或側抱以防止窒息, 並立即送往醫院及時救治, 否則將危及生命。 新生兒日齡越大, 就越可能出現咳嗽等類似嬰幼兒肺炎的症狀。

新生兒的食管括約肌功能尚不協調, 胃的位置似平放的水袋, 容易引起溢奶, 護理不當時可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 因此日常護理時需注意寶寶吃完奶後豎抱, 將頭置於肩上, 輕拍背部直至打嗝;入睡時將上半身稍墊高,

Advertisiment
並採取側臥位。 出現窒息可見紫紺、呼吸減弱或消失、口角或鼻腔內見到奶跡, 此時, 立即將新生兒面部朝下,用掌根拍打背部, 使誤吸的奶咳出, 如仍無呼吸, 則捏住鼻子予嘴對嘴呼吸, 每分鐘60次, 並據有無頸動脈搏動決定是否做心臟按摩, 同時立即送醫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