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顱內出血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由于產傷戒缺氧引起的嚴重疾病, 是新生兒早期死亡的原因之一, 早產兒多見。 存活者易留下神經系統后遺癥。
【臨床表現】 母親有異常分娩史及患兒有產傷或窒息史, 新生兒以窒息、神經興奮、驚厥和抑制(嗜睡)相繼出現為特征。
1.窒息期多數患兒出生時有不同程度窒息、呼吸障礙、陣發性青紫。
2.興奮期表現為不安靜, 高聲尖叫、嘔吐, 繼而出現局部或全身抽搐痙攣。 呼吸不規則, 陣發性青紫, 凝視或眼球震顫, 前囟飽滿, 頸部強直, 腱反射亢進。 3.抑制期 表現為嗜睡、拒食、全身肌肉松馳、癱瘓甚至昏迷死亡。
Advertisiment
查體可見面色蒼白, 呼吸變慢、心音微弱、四肢冷、擁抱反射及覓食反射消失, 兩側瞳孔大小不等。
4.定位癥狀
(1)硬腦膜下出血 足月兒多見, 多由產傷引起。 病側抽搐嚴重, 眼向病側凝視, 一側肌張力改變, 前囟飽滿、緊張或瞳孔不等大, 對光反射不對稱。
(2)蛛網膜下腔出血 見于足月兒有產傷史或早產兒有嚴重缺氧史等。 表現為腦脊液呈匝性, 出血較多者于生后48小時內發生驚厥, 大量出血者迅速死亡。
(3)腦室內出血多見于未成熟兒, 在生后3天內發生, 表現為呼吸困難、青紫、呼吸暫停、尖叫及抽搐, 出血量多時出現休克。 患兒的囟門隆起, 紅細胞壓積下降, 出現昏迷、癱瘓、呼吸停止和死亡。
(4)腦實質出血 比較少見, 表現為呼吸淺而不規則,
Advertisiment
不安, 高聲尖叫, 體溫低, 肢體強直, 驚厥等。
【輔助檢查】(_T檢查:可準確顯示出血部位及范圍、血腫大小。 蛛網膜下腔出血時, 可見蛛網膜下高密度影;硬膜外出疵最示為腑實質外雙凸面密度增高影;硬腦膜下出血則表現為曬實質外有一鐮狀影, 急性期密度高, 成為硬腦膜下積液后密度低。
【治療】
1.一般治療保持安靜, 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側臥位, 抬高興肩部, 保暖。
2.對癥治療
(1)止血劑維生素K】, 肌肉注射, lOmg/d, 連用3天。 其他如安絡血、止血敏和云南白藥也可應用。 嚴重患兒可給由漿lOml/kg促進凝血。
(2)鎮靜劑煩躁不安或驚厥時應用。 安定0.1~0.3mg/kg肌肉注射或苯巴比妥鈉5~7 mg/kg肌肉注射;也町用冬眼藥物, 氯丙嗪和異丙嗪各Img/kg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 以上藥物6小時后可重復1次。
Advertisiment

(3)降低顱內壓 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反復抽搐、尖叫、呼吸抑制者)可用地塞米松, 首次劑量l~ 2mg肌肉注射, 以后每8小時給予0.5~ Img肌肉注射。 若出現呼吸不規則, 發生腦疝時可用脫水劑如20%甘露醇或50 010葡萄糖20ml靜脈滴注, 每4~6小時后可根據病情重復應用。
(4)糾正酸中毒 用5%碳酸氫鈉23ml/kg靜脈注射或滴注。
(5)預防感染用先鋒霉素v50~ lOOmg/kg, 靜脈滴注。
(6)硬腦膜下穿刺確定為硬腦膜下出血且病情危重時, 可做硬腦膜下穿刺。 從前囟側角或冠狀縫垂直刺入5mm, 每次抽血量不超過15ml。
(7)其他應用促進腦細胞代謝、改善細胞內缺氧的藥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