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顱內出血症狀與治療

本文為大家講述的是關於新生兒顱內出血、新生兒顱內出血症狀和生兒顱內出血治療的知識。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腦損傷疾病, 是造成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由產傷和缺氧引起的, 以窒管膜下、腦室內出血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對於新生兒顱內出血、新生兒顱內出血症狀和生兒顱內出血治療大家知道多少呢?如果不瞭解, 不緊要, 以下會為大家細說。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由一切產前、產程中和產後引起胎兒或新生兒缺氧、缺血的因素引發, 這病在早產兒中較多見。

Advertisiment
新生兒顱內出血死亡率高, 就算存活也常有神經系統後遺症, 主要表現為硬腦膜下出血、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腦實質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小腦出血及混合性出血。

新生兒顱內出血症狀主要如下:

1、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新生兒顱內出血症狀。 新生兒顱內出血起源於蛛網膜下腔內的橋靜脈, 典型症狀是出生第2天新生兒發作驚厥, 發作間歇情況表現良好, 大多數預後良好, 但極個別病例可因粘連而腦積水後遺症, 少量出血者無症狀, 而大量出血者常會在短期內死亡。

2、 硬腦膜下出血是新生兒顱內出血症狀。 表現為產傷引致的天幕、大腦鐮撕裂和大腦表淺靜脈破撇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 神經系統在數分鐘或幾小時內症狀惡化、呼吸停止死亡;也有部分亞急性者,

Advertisiment
出生24小時後出現驚厥為主局灶性腦症的症狀, 如偏癱、眼斜向癱瘓側等;另有部分症狀在新生兒期不明顯, 在新生兒出生數月後才產生慢性硬腦膜下積液、驚厥發作、發育遲緩和貧血等。

3、小腦出血是新生兒顱內出血症狀。 胎齡<32周的早產兒, 會有顱內出血症狀並伴隨肺透明膜病、肺出血, 且大多數會頻繁呼吸暫停, 心動過緩, 最後因呼吸衰竭死亡。

4、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是新生兒顱內出血症狀, 多見於早產兒。 根據頭顱CT圖像可分為四個等級:Ⅰ級, 是腦室管膜下出血;Ⅱ級, 是腦室內出血、無腦室擴大;Ⅲ級, 是腦室內出血伴腦室擴大;Ⅳ級, 是腦室內出血伴腦實質出血。

Ⅰ、Ⅱ出血可無症狀,

Advertisiment
預後較好, 但Ⅲ、Ⅳ出血則會令新生兒在數分鐘到數小時極短時間內意識狀態從遲鈍轉為昏迷, 瞳孔固定, 對光反應消失, 或者驚厥及去大腦強直狀態, 血壓下降, 也有部分新生兒心動過緩, 呼吸停止死亡。 但是部分患兒在病程中會有好轉間隙, 有的病情不再加重, 但經過穩定期後, 會出現新的症狀, 存活者常留有腦積水和其他神經系統後遺症。

目前新生兒顱內出血治療有七種方式:

1、新生兒顱內出血治療可以控制驚厥

2、新生兒顱內出血治療可以採用支援療法

3、新生兒顱內出血治療可以採用降低顱內壓

降低顱內壓療法, 是對伴有顱內高壓者, 每日2次靜脈滴注塞米松, 每次0.5——1.0mg/kg。 如果患者有呼吸節律不整、瞳孔不等大、歎息樣呼吸或雙吸氣時,

Advertisiment
可根據病情決定使用甘露醇, 一般每次0.25——0.5mg/kg, 靜脈推注。

4、新生兒顱內出血治療可以採用腦硬膜穿刺

腦硬膜穿刺主要是用於硬腦膜下出血患兒, 每日1次, 每次抽出量不超過15ml。

5、新生兒顱內出血治療可以採用止血藥

新生兒顱內出血治療可以使用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絡(安絡血)、維生素K1和立止血(reptilase)等。

6、新生兒顱內出血治療可以採用穿刺引流

對新生兒顱內出血後腦積水, 可進行腦室穿刺引流, 維持7天后撤除。 如果頭圍還是繼續增大, 可考慮腦積水分流術。

7、新生兒顱內出血治療可以採用腦代謝啟動劑

新生兒顱內停止出血, 每日靜脈滴注胞二磷膽鹼1次, 0.1g/次, 每次加入5%——10%葡萄糖液50ml,, 10——14天為1療程;或者每日靜滴稀釋腦活素2ml1次10——14天為1療程。

Advertisiment
在恢復期, 每日服用腦複康0.2g, 連續服藥3個月。

通過本文新生兒顱內出血的介紹資料, 希望能增加大家對新生兒顱內出血、新生兒顱內出血症狀和生兒顱內出血治療的瞭解。 這樣, 爸爸媽媽們在面對新生兒異常時, 可以及早發現寶寶是否患有新生兒顱內出血, 給寶寶治病創造一個先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