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輕型顱內出血兒幾乎全都存活, 後遺症較少, 發生率0~10%;中型死亡率5~15%, 後遺症發生率15~25%;重型則死亡率高達50~65%, 幾乎都有後遺症。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症狀輕者可無症狀, 腫著可在短期內迅速死亡。 注意要症狀及體征如下:
1、神智改變:煩躁不安、激惹、嗜睡, 重者昏迷。
2、呼吸節律不規則, 甚至呼吸暫停。
3、顱高壓:前囟隆起, 血壓增高, 抽搐, 角弓反張, 腦性尖叫。
4、眼征:凝視、斜視、眼球顫動等。
5、瞳孔不等大和對光反應消失。
6、原始反射減弱和消失。
此外, 若患兒不明原因的低體溫、貧血、黃疸、頻繁呼吸暫停及休克等應注意顱內出血的發生。
Advertisiment
新生兒顱內出血根據不同的出血部位, 可分為不同的類型。
各類型顱內出血的特徵性表現主要如下:1、硬腦膜下出血
主要由於小腦幕或大腦鐮撕裂所致。 輕微出血無症狀;嚴重出血者生後即出現不安、尖叫、雙眼凝視、限局性驚厥、限局性肢體運動障礙;病情危重者呼吸節律不整或呼吸暫停、驚厥嚴重。 輕症預後良好, 嚴重病例可因形成硬膜下積液或慢性血腫而導致限局性腦萎縮、局灶性驚厥。
2、原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常為橋靜脈破裂所致。 突出表現為易激惹, 可伴驚厥發作, 多數預後良好, 少數因蛛網膜下腔粘連而出現腦積水。
3、腦室旁腦室內出血
多見於早產兒。 據頭顱B超或CT分為4度。 Ⅰ度:腦室管膜下出血。
Advertisiment
4、小腦出血
病情常急劇惡化, 嚴重出血病例由於出血壓迫腦幹而致嚴重呼吸功能障礙。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治療1、支持療法
保持患兒安靜, 避免搬動或儘量減少刺激性操作;維持血壓正常, 保證熱量足夠供給, 注意液體平衡, 糾正酸中毒。
2、控制驚厥
有驚厥時可用苯巴比妥或咪達唑侖和地西洋等抗驚厥藥。
3、降低顱內壓
對伴有顱內高壓者可使用地塞米松每次0.5-1.0mg/kg,
Advertisiment
4、止血藥
新生兒顱內出血治療可以使用酚磺乙胺(止血敏)、卡巴克絡(安絡血)、維生素K1和立止血(reptilase)等。
5、腦代謝啟動劑
出血停止後, 可給予胞二磷膽鹼靜脈滴注, 0.1g/次, 加入5%-10%葡萄糖液50ml,每日1次, 10-14天為1療程;腦活素2ml, 稀釋後靜滴, 每日1次, 10-14天為1療程。 恢復期可給腦複康每日0.2g, 連續服藥3個月。
6、腦硬膜穿刺
腦硬膜穿刺主要是用於硬腦膜下出血患兒, 每日1次, 每次抽出量不超過15ml。
7、出血後腦積水
對新生兒顱內出血後腦積水, 可進行腦室穿刺引流, 維持7天后撤除。 如果頭圍還是繼續增大, 可考慮腦積水分流術。
新生兒顱內出血如何護理合理的護理措施對改善新生兒顱內出血有著很大的作用,
Advertisiment
1、嚴密觀察病情:注意生命體征改變, 如意識形態、眼症狀、囪門張力、呼吸、肌張力和瞳孔變化。 仔細耐心觀察驚厥發生時間、部位, 避免漏診。 定期測量頭圍, 及時記錄陽性體征並與醫生取得聯繫。
2、保持絕對靜臥:減少雜訊, 一切必要的治療、護理操作要輕、穩、准, 儘量減少對患兒移動和刺激, 靜脈穿刺最好用留置針保留, 減少反復穿刺, 避免頭皮穿刺, 以防止加重顱內出血。
3、合理用氧:根據缺氧程度給予用氧, 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濃度。 病情好轉及時停用。
Advertisiment
4、合理餵養:根據病情選擇鼻飼或吮奶餵養, 保證熱量供給。
5、準時用藥確保療效。
6、維持體溫穩定:體溫過高時應予物理降溫, 體溫過低時用遠紅外輻射床、暖箱或熱水袋保暖。 避免操作後包被鬆開。
7、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呼吸功能: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避免物品壓迫胸部, 影響呼吸。
8、健康教育:鼓勵堅持治療和隨訪, 有後遺症時, 教會家長對患兒進行功能訓練, 增強戰勝疾病的自信心。 加強圍生期保健工作, 減少異常分娩所致的產傷和窒息。
新生兒顱內出血後遺症新生兒顱內出血是新生兒期很常見的一種腦損傷, 是因為缺氧或產傷而引起, 其預後不易確定, 與導致該病的原因、出血量、部位、類型及其他圍生期因素有關。 輕型顱內出血幾乎全部存活,後遺症0-10%;中型死亡率5%-15%,後遺症15%-25%;重型死亡率達50%-65%,後遺症65%-100%。
一般認為足月兒、急性缺氧、20分鐘Apgar評分正常、蛛網膜下腔出血、室管膜下腔出血、小量腦室內出血及額葉小血腫等預後較好。
早產兒或小於胎齡兒、慢性缺氧、20分鐘Apgar評分過低、大量腦室內出血伴腦室擴大、頂枕部腦實質出血或同時伴有頑固低血糖者預後差。存活者常留有癲癇、腦癱、智力低下、視力或聽力障礙、共濟失調等後遺症。低出生體重兒顱內出血患者中10%-15%發生腦積水,顱內壓增高症狀可有可無,其中65%患兒可能停止發展或恢復。
1、智力低下
由於顱內出血可以影響大腦細胞的正常發育,因此可影響病兒的智力。輕者表現為運動行為發育較同年齡的孩子要差,語言功能障礙和學習成績差,經過適當的治療和教育後生活可自理,學習上可達到初小水準;嚴重的病兒則智力嚴重受損,多數不能生活自理,終身需人照顧。
2、癲
顱內出血的病兒即使經搶救僥倖存活下來,但由於顱內大量的出血沒有得到及時清除,時間一久,血塊發生機化,機化的血塊存在于大腦內形成一個異常的放電病灶,從而導致病兒發生癲並且反復發作。
3、腦性癱瘓
由於嚴重的顱內出血,會不同程度地損傷大腦細胞,最終可影響腦細胞的發育而使病兒發生腦性癱瘓,由此而引起的腦性癱瘓常表現為痙攣性腦癱,隨著年齡的增長,常因抬頭和坐位困難而被家長發現。該病可伴有智力低下,其低下的程度與癱瘓程度的輕重大致相平行。
輕型顱內出血幾乎全部存活,後遺症0-10%;中型死亡率5%-15%,後遺症15%-25%;重型死亡率達50%-65%,後遺症65%-100%。一般認為足月兒、急性缺氧、20分鐘Apgar評分正常、蛛網膜下腔出血、室管膜下腔出血、小量腦室內出血及額葉小血腫等預後較好。
早產兒或小於胎齡兒、慢性缺氧、20分鐘Apgar評分過低、大量腦室內出血伴腦室擴大、頂枕部腦實質出血或同時伴有頑固低血糖者預後差。存活者常留有癲癇、腦癱、智力低下、視力或聽力障礙、共濟失調等後遺症。低出生體重兒顱內出血患者中10%-15%發生腦積水,顱內壓增高症狀可有可無,其中65%患兒可能停止發展或恢復。
1、智力低下
由於顱內出血可以影響大腦細胞的正常發育,因此可影響病兒的智力。輕者表現為運動行為發育較同年齡的孩子要差,語言功能障礙和學習成績差,經過適當的治療和教育後生活可自理,學習上可達到初小水準;嚴重的病兒則智力嚴重受損,多數不能生活自理,終身需人照顧。
2、癲
顱內出血的病兒即使經搶救僥倖存活下來,但由於顱內大量的出血沒有得到及時清除,時間一久,血塊發生機化,機化的血塊存在于大腦內形成一個異常的放電病灶,從而導致病兒發生癲並且反復發作。
3、腦性癱瘓
由於嚴重的顱內出血,會不同程度地損傷大腦細胞,最終可影響腦細胞的發育而使病兒發生腦性癱瘓,由此而引起的腦性癱瘓常表現為痙攣性腦癱,隨著年齡的增長,常因抬頭和坐位困難而被家長發現。該病可伴有智力低下,其低下的程度與癱瘓程度的輕重大致相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