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

養生之道網導讀: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新生兒常見的嚴重疾病, 是一種由產傷和缺氧引起的腦損傷。 那麼,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方法有哪些呢?一起來瞭解一下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的相關內容吧。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

1、嚴密觀察病情:注意生命體征改變, 如意識形態、眼症狀、囪門張力、呼吸、肌張力和瞳孔變化。 仔細耐心觀察驚厥發生時間、部位, 避免漏診。 定期測量頭圍, 及時記錄陽性體征並與醫生取得聯繫。

2、保持絕對靜臥:減少雜訊, 一切必要的治療、護理操作要輕、穩、准, 儘量減少對患兒移動和刺激,

Advertisiment
靜脈穿刺最好用留置針保留, 減少反復穿刺, 避免頭皮穿刺, 以防止加重顱內出血。

3、合理用氧:根據缺氧程度給予用氧, 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濃度。 病情好轉及時停用。

4、合理餵養:根據病情選擇鼻飼或吮奶餵養, 保證熱量供給。

5、準時用藥確保療效。

6、維持體溫穩定:體溫過高時應予物理降溫, 體溫過低時用遠紅外輻射床、暖箱或熱水袋保暖。 避免操作後包被鬆開。

7、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呼吸功能: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避免物品壓迫胸部, 影響呼吸。

8、健康教育:鼓勵堅持治療和隨訪, 有後遺症時, 教會家長對患兒進行功能訓練, 增強戰勝疾病的自信心。 加強圍生期保健工作, 減少異常分娩所致的產傷和窒息。

Advertisiment

新生兒顱內出血治療

1、防止繼續出血, 保暖、安靜、活動、給氧, 避免嚎哭加重出血, 集中護理治療。 注意呼吸道通暢, 無嘔吐者可摾高上半身15~30度, 以減顱壓, 有嘔吐者為避免吸入, 當以平臥、頭偏一側插胃管餵養為宜。 若用靜脈液體量限制在60ml/kg·d, 再按嘔吐、心腎功能情況的情加減。

Advertisiment
給維生素K15mg肌注或靜注每日一欠, 連用3天, 早產兒酌減, 加用維生素C, 其它止血劑如止血敏等皆可選用, 亦可輸小量新鮮血或新鮮冷凍血漿10ml/kl補充凝血基質和糾正貧血。

2、對症處理, 煩躁不安、抽搐可促使出血加重, 應給氯丙嗪每次2mg/kg和苯巴比妥鈉每次5~8mg/kg交替肌注, 第3~4小時一次。 症狀控制後逐漸減量。 亦可用負荷量苯巴比妥鈉20mg/kg靜注, 以後用維持量2.5mg/kg每12小時一次。 如與安定配合, 止痙效果更好。 如囪門飽滿顱壓明顯增高者, 需用脫水劑甘露醇, 首劑0.5~0.75g/kg靜推, 以扣0.25g/kg一日4次。 地塞米松0.5~1mg/kg靜注, 一日2~4次, 有人認為能增加療效。 重者可加速悄每次1mg/kg, 待顱壓降低, 腦水腫控制, 遂可減量至停藥, 一般療程為2~3天。

對於給氧仍有青紫, 呼吸微弱、不規則者, 需輔以人工呼吸機、並注意糾正酸中毒,

Advertisiment
維持良好灌注。

有硬腦膜下血腫時, 可多次作硬腦膜下穿刺加液, 如3周後積液不幹, 可手術摘除積液囊。

3、保護腦組織可給細胞色素C, 輔酶A和ATP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靜滴, 持續1~2周。 此外, 谷氨酸、r-氨酪酸, 維生素B6、胞二磷膽鹼、腦活素, 腦複康可能對腦細胞功能恢復有幫助。

4、預防感染可給抗生素。

新生兒顱內出血主要包括如下幾種類型

1、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

多見於早產兒。 根據頭顱cT圖像可分為四級:1級, 腦室管膜下出血;Ⅱ級, 腦室內出血, 無腦室擴大;Ⅲ級, 腦室內出血伴腦室擴大;Ⅳ級, 腦室內出血伴腦實質出血。

大部分在出生3天內發病, 最常見症狀為M0r0反射消失, 肌張力低下。 淡漠及呼吸暫停。

小量I、Ⅱ級出血可無症狀,

Advertisiment
預後較好;Ⅲ、Ⅳ級出血則神經系統症狀進展快, 在數分鐘到數小時內意識狀態從遲鈍轉為昏迷, 瞳孔固定, 對光反應消失, 驚厥及去大腦強直狀態, 血壓下降, 心動過緩, 呼吸停止死亡;部分患兒在病程中有好轉間隙, 有的患兒病情不再加重, 有的經過穩定期後, 出現新的症狀, 存活者常留有腦積水和其他神經系統後遺症。

2、蛛剛膜下腔出血

系指原發於蛛網膜下腔出血

而非繼發於硬膜下或腦室內出血。 出血多源於小靜脈, 如蛛網膜下腔內的橋靜脈。 常位於大腦表面和顱後窩內。 足月兒常由產傷而引起, 早產兒多與窒息、缺氧等有關。

少量SAH可無臨床症狀, 預後良好。 出血嚴重者表現為驚厥、意識障礙、肌張力減低和中樞性呼吸衰竭, 甚至於短期內死亡。個別出血量較大者可因腦脊液的迴圈通路受阻或吸收障礙而導致腦積水。

3、硬膜下出血

多數為產傷所致的天幕、大腦鐮撕裂和大腦表淺靜脈破裂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在數分鐘或幾小時內神經系統症狀惡化、呼吸停止死亡;亞急性者,在出生24小時後出現症狀,以驚厥為主,有局灶性腦征,如偏癱、眼斜向癱瘓側等;亦有症狀在新生兒期不明顯,而在出生數月後產生慢性硬腦膜下積液,有驚厥發作、發育遲緩和貧血等。

4、腦實質出血

常見於足月兒。多由於小靜脈栓塞後,毛細血管壓力增高導致破裂而出血。臨床表現與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多少密切相關。若出血位於腦幹,早期可見瞳孔變化、呼吸不規則和心動過緩,前囟張力可不高。

常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後遺症如腦癱、癲癇和精神發育遲緩等。出血部位可液化形成囊腫,若囊腫與腦室相通,稱之為腦穿通性囊腫。

5、小腦出血

包括原發性小腦出血、腦室內或蛛網膜下腔出血蔓延至小腦、靜脈出血性梗死、產傷導致的小腦撕裂和血管破裂所致。多見於32周以下的早產兒,足月兒多由產傷而引起。

主要表現為腦幹受壓的症狀,如頻繁呼吸暫停和呼吸不規則、心動過緩、眼球偏斜,面癱、間歇性肢體張力增高、角弓反張等。病情迅速惡化,可在發病後短時間內死亡。

甚至於短期內死亡。個別出血量較大者可因腦脊液的迴圈通路受阻或吸收障礙而導致腦積水。

3、硬膜下出血

多數為產傷所致的天幕、大腦鐮撕裂和大腦表淺靜脈破裂所造成的急性大量出血,在數分鐘或幾小時內神經系統症狀惡化、呼吸停止死亡;亞急性者,在出生24小時後出現症狀,以驚厥為主,有局灶性腦征,如偏癱、眼斜向癱瘓側等;亦有症狀在新生兒期不明顯,而在出生數月後產生慢性硬腦膜下積液,有驚厥發作、發育遲緩和貧血等。

4、腦實質出血

常見於足月兒。多由於小靜脈栓塞後,毛細血管壓力增高導致破裂而出血。臨床表現與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多少密切相關。若出血位於腦幹,早期可見瞳孔變化、呼吸不規則和心動過緩,前囟張力可不高。

常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後遺症如腦癱、癲癇和精神發育遲緩等。出血部位可液化形成囊腫,若囊腫與腦室相通,稱之為腦穿通性囊腫。

5、小腦出血

包括原發性小腦出血、腦室內或蛛網膜下腔出血蔓延至小腦、靜脈出血性梗死、產傷導致的小腦撕裂和血管破裂所致。多見於32周以下的早產兒,足月兒多由產傷而引起。

主要表現為腦幹受壓的症狀,如頻繁呼吸暫停和呼吸不規則、心動過緩、眼球偏斜,面癱、間歇性肢體張力增高、角弓反張等。病情迅速惡化,可在發病後短時間內死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