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終於降臨到這個世界上, 但是寶寶的很多東西都會讓爸媽開始煩惱。 做一個合格的爸媽, 就要從新生兒體檢學起, 這是瞭解寶寶身體發育的最基本的方法。 新生寶寶的第一個月一般都要進行3次的體檢, 而且每次體檢的項目也不同。
寶寶出生了, 新手爸爸媽媽面臨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寶寶的體檢。 對於檢查項目也是很仔細地對待, 生怕哪項指標不合格, 寶寶的發育就會受到影響。 按照護理原則, 寶寶出生後的5分鐘、一周、滿月就需要做不同專案的體檢。 所以, 為了方便記憶, 父母就得記住1、7、28這三個數字了。
Advertisiment
或者父母還可以試試用以下圖表和數位的結合來記憶, 動動手指, 把圖表和數位拍下來, 到哪裡都不會忘記給寶寶做哪項體驗了, 還可以當作讀書時的小單詞表那樣記憶哦!
一出生就體檢
數位“1”:一出生後立即做的體檢
數字1代表的是一出生就做的體檢, 這個時間的體檢非常關鍵, 它決定了寶寶出生的各種生理指標是否正常, 是否需要送往恒溫箱。 這次的檢查是排除寶寶寶寶遺傳病及先天性疾病的關鍵。 而對於新生兒出生後的體檢, 我們會用阿氏評分法。
三個步驟主要都是從嬰兒的全身出發, 到頭、胸、耳部的大概檢查, 接下來的三步會進行更仔細的傷痕、肛門、及口腔檢查;這些都與寶寶的呼吸有關。
Advertisiment
阿氏評分標準
以上八大項目檢查完之後, 還要通過阿氏評分, 看看寶寶是否達到了健康的標準, 一般的評分標準分為三個等級, 分別打上“2分”、“1分”、“0分”。 其中任何一項0分, 寶寶都需要留院觀察。
Tip:阿氏評分是給醫護人員提供醫學參考的。 通常來說, 阿氏評分在8-10分為;評分在7分及以下的新生兒為輕度窒息, 輕度窒息的新生兒一般經清理呼吸道、吸氧等措施後會很快好轉;評分很低在3分及以下為重度窒息, 所以說這是決定新生寶寶是否需要進行恒溫保護的重要指標。
出生一周的體檢
數位“7”:出生後一周後做的體檢
出生一周後, 寶寶差不多可以出院了, 而在出院之前, 寶寶還需要接受一次身體檢查, 這次檢查的專案就不僅僅是摸摸 、聽聽、看看這麼簡單了,
Advertisiment
數字“28”:出生一個月後的檢查
當寶寶滿月後, 迎來了出生後的第三次體檢, 這次檢查的專案跟之前的差不多, 但是檢查一標準就有所不同。 如果媽媽瞭解了以下項目的標準, 還可以在坐月子期間, 儘早發現寶寶身體的異常狀況, 讓寶寶得到及時的治療。
滿月的體檢
寶媽體檢實錄
講到這裡, 相信很多有過給寶寶做體檢經歷的媽媽, 都想說說自己的經歷, 上面看似簡單的步驟, 體檢卻需要很多前期的準備!而且讓人萬萬想不到的是, 各種各樣的排隊, 會讓人很崩潰。 如果能從以下媽媽的經歷裡取取經, 為自己寶寶下次的體檢做好準備,
Advertisiment
看著媽媽的牢騷, 不是忘了什麼重排隊, 就是檢查得不夠仔細, 所以如果能在坐月子期間, 學會自己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 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