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皮膚溫度維持在36-37℃的時候最正常。 這個溫度, 耗氧量最低, 又能保證寶寶正常代謝。
剛出生的寶寶尤其是早產兒, 體溫調節功能會較差, 體溫調節中樞發育未成熟, 當環境溫度改變程度超過寶寶自身體溫調節能力的時候, 就會造成寶寶體溫過低或者發熱。
家長可以通過測量體溫來判斷寶寶身體是否健康。 給寶寶量體溫的時候, 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一般寶寶下午的體溫會比清晨稍高一些, 如果要記錄寶寶體溫, 可以選擇寶寶每天起床後、洗澡前或者傍晚等固定時段測量體溫,
Advertisiment
2、如果發現寶寶有發燒現象, 爸媽可以在就醫的時候, 把之前記錄的寶寶的發燒日期、時間、溫度變化、發燒頻率、天數與相關病徵等資料提供給醫生, 以作為病情判斷參考。
3、不能用口表像大人一樣測體溫, 因為新生寶寶還太小, 不能配合大人, 口腔又很小, 容易造成危險。
新生兒體溫異常情況
體溫過低:新生兒低體溫是指核心(直腸)體溫≤35℃, 以體溫過低、體表冰冷、反應低下為特徵體溫過低的機制是產熱減少或散熱增多, 或二者兼有。 因此在新生兒疾病中, 凡是能引起產熱減少或散熱增多均可因體溫過低為主要症狀而就診。 低體溫不僅可引起皮膚硬腫, 並可使體內各重要臟器組織損傷, 功能受累,
Advertisiment
寶寶體溫過低時, 可以嘗試以下的做法:
1、新生兒居室溫度一般應維持在18-22℃。
2、新生兒的衣服、包被最好選用新棉花和柔軟舒適的棉布製作, 以保證良好的保暖性。
3、爸媽要經常摸一摸寶寶的四肢, 如果發現手腳冰涼, 表明保暖不夠, 可以增加棉被或使用熱水袋保暖。
4、保暖最簡單易行的方法就是將新生兒抱在懷裡, 以自己的體溫為新生兒保暖。
5、如果在採取了一定措施後, 寶寶的體溫仍然很低, 爸媽要應立即送寶寶到醫院診治。
體溫過高:新生兒發熱指體溫在37.4℃以上者。 其原因可能有環境溫度過高, 如睡熱炕, 使用熱水袋溫度過高, 或暖箱溫度過高, 也可由於母親乳汁不足, 餵養過晚, 天氣炎熱或餵養不當引起嘔吐等出現一過性新生兒脫水熱。
Advertisiment
新生兒出現體溫過高時, 要針對不同的情況作出區分, 進行治療。
新生兒低熱不需要退熱, 如果體溫在38℃以下, 可以用物理降溫方法, 如“打包散熱”、降暖箱箱溫等。 不主張給新生寶寶用退熱藥, 因為一般常用的退熱藥對新生兒常有一些毒副作用。
寶寶發熱的時候, 爸媽要查找發熱的原因, 如果是環境溫度過高, 要調整環境溫度不要高於30℃;脫水熱時, 要喂5%或10%的糖水, 必要時可靜脈補液。 有感染的寶寶,
Advertisiment
不是所有身體正常的孩子的體溫都會相同, 每個寶寶的體溫都是獨特的。 媽媽可以在寶寶的身體狀況良好的時候測量一下, 以掌握自己孩子的體溫到底是多少。 一般來講, 正常體溫在36-37℃之間, 但有時寶寶的體溫在一天當中的不同時段也會發生變化, 或者在劇烈運動之後體溫也會有所上升。
為了保持寶寶體溫在正常範圍內, 家長在護理時需要注意。 寶寶身處的環境要暖和, 冬天室內溫度最低保持在20-22℃。 夏天室內要通風, 避免直接吹小兒, 也可在地上灑水或放盆冷水吸熱。 新生兒不要包得太緊, 捂得太嚴。 寒冬季節, 室內要有取暖裝置,
Advertisiment
1、調節好室溫, 室內空氣新鮮, 溫度適宜。 冬季有空調或其他取暖設備的家庭, 要定期開窗或開門調節空氣, 夏季除通風外, 還要在地上灑冷水或放冷水盆, 幫助降溫。
2、寶寶吃奶或哭鬧時, 應適當減少衣被, 以不出汗為宜。
3、注意觀察寶寶的冷暖反應, 若孩子身上發涼, 面色發青, 體溫低於35℃, 表示過冷, 應加強保暖;若孩子哭鬧, 掙脫包被, 手臂伸出被外, 面部有汗, 鼻尖額頭濕黏, 是過熱了, 應適當減少衣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