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體溫監控你做到位了嗎?

新生兒體溫和成人的標準並不一樣。 因此, 父母有必要對新生兒體溫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下面就一起來看下吧。

一、新生兒正常體溫是多少?

新生兒皮膚溫度維持在36~37℃時耗氧量最低, 又能保證正常代謝。 剛出生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體溫調節功能差, 體溫調節中樞發育未成熟, 當環境溫度改變程度超越機體調節能力時, 則會造成新生兒發熱, 或體溫過低。

新生兒體溫的護理

二、新生兒體溫過低怎麼辦?

新生兒低體溫是指核心(直腸)體溫≤35℃, 以體溫過低、體表冰冷、反應低下為特徵體溫過低的機制是產熱減少或散熱增多,

Advertisiment
或二者兼有。 因此在新生兒疾病中, 凡是能引起產熱減少或散熱增多均可因體溫過低為主要症狀而就診。 低體溫不僅可引起皮膚硬腫, 並可使體內各重要臟器組織損傷, 功能受累, 甚至導致死亡。

新生兒低體溫應該如何預防?

1.做好圍生期保健。 做好圍生期保健(尤其是農村)和宣教加強產前檢查, 防止妊娠併發症。 避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及產傷。

2.做好保暖。 寒冷季節和地區應為產房裝配保暖設備, 新生兒一旦娩出即用預暖的毛巾包裹做好保暖使新生兒體溫穩定, 特別對高危兒做好體溫監護保證供給足夠熱量。

3.積極治療感染。 積極治療引起硬腫症的基礎疾病如感染、顱內出血、畸形、窒息、產傷等。

Advertisiment

三、新生兒體溫過高發熱怎麼辦?

新生兒發熱指體溫在37.4℃以上者。 其原因可能有環境溫度過高, 如睡熱炕, 使用熱水袋溫度過高, 或暖箱溫度過高, 也可由於母親乳汁不足, 餵養過晚, 天氣炎熱或餵養不當引起嘔吐等出現一過性新生兒脫水熱。 更多的原因是新生兒感染。 如產前感染、羊膜早破、不潔的陰☆禁☆道檢查等, 此多於產後1~2天即出現發熱。 產後感染多發生在生後一周左右, 常見肺炎, 敗血症、臍炎、膿皰疹或膿腫。 嚴重感染體溫反而不升。

新生兒出現發熱時應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不主張給新生兒用退熱藥, 因為一般常用的退熱藥對新生兒常有一些毒副作用。 新生兒低熱不需要退熱, 如果體溫高達38.5℃或39℃以上, 可給予物理降溫,

Advertisiment
如“打包散熱”、降暖箱箱溫等, 同時查找發熱的原因, 如為環境溫度過高, 則應調整環境溫度不要高於30℃;脫水熱時, 應喂5%或10%的糖水, 必要時可靜脈補液。 有感染者, 可選用適當的抗菌素治療。

小編總結:新生兒很嬌嫩, 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著涼發燒, 所以, 父母要時刻監控新生兒體溫, 防止新生兒體溫過高或者過低發現過晚, 影響寶寶的健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