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體重下降 可能是這些原因導致

才出生沒幾天的寶寶體重怎麼突然下降了?遇到這個問題, 很多新手爸媽都顯得手足無措, 不禁會想是不是媽媽奶水不夠?其實, 新生兒體重下降大多數情況是寶寶生理性體重下降, 並不是因為吃的少。

體重, 是衡量寶寶體格發育和營養狀況最重要的指標, 因此, 家長都比較在意寶寶的體重增長。 可是, 有細心的家長就發現, 自家出生沒幾天的寶寶, 體重不增反降, 這讓他們心裡是七上八下, 焦急萬分。

新生兒體重下降, 是媽媽奶水不夠嗎?

其實, 這是家長們多慮了。 一般情況下, 新生兒的出生體重為2500-4000克,

Advertisiment
在出生後的幾天至一周內, 體重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會下降, 但降幅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 並在十天左右恢復甚至超過出生時體重, 這種現象被稱為“新生兒暫時性體重下降”, 也叫做“生理性體重下降”。

生理性體重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 體內多餘水分的排出;

2. 胎便的排出;

3. 前幾日寶寶胃容量太小, 本身就吃的少。

看到“生理性”三個字, 我們就可以得知這是正常的, 所以, 爸爸媽媽們不必擔心。 寶寶體重下降沒有超過出生時體重的10%, 媽媽只要按照科學的餵養方式及時哺乳並細心護理即可, 寶寶的體重便能很快恢復。

如果發現體重下降的範圍超出正常標準, 或者體重恢復時間比正常的要晚, 就要仔細找找原因了:

1. 母乳餵養的寶寶未能按需哺乳。

Advertisiment

2. 母乳不足。

3. 寶寶總是在睡覺。

4. 人工餵養的牛奶量不夠。

5. 奶粉沖調過稀。

如果以上原因都不能解釋寶寶體重為什麼下降的話, 還可以在體檢時告知兒科醫生, 讓醫生做更專業的檢查。

新生兒正常的“異常情況”還有那些呢?

吐奶:

未到3個月的寶寶, 賁門肌肉尚未發育健全, 且新生兒胃容量較小, 所以, 大部分寶寶都會在餵奶後、哭鬧多動或輕拍背部時, 從嘴角慢慢溢出或多或少的白色奶汁。 因此, 喂完奶後, 家人可用手輕拍寶寶背部幾分鐘, 避免寶寶過度哭鬧。

隨著月齡的增長, 吐奶症狀會逐漸緩解。 但奶水若是噴射出來、吐出量很多, 或是吐出帶有黃綠色的物質, 就需進一步檢查。

頭頂腫起:

陰☆禁☆道分娩的新生兒頭部一般呈橢圓形,

Advertisiment
像腫起一個包。 這是由於分娩過程中胎頭在產道內受壓引起的。 有的嬰兒出生後頭部出現柔軟的腫塊, 這是分娩時受壓而引起的頭皮水腫或血腫, 一般在出生後6-10周可消失。 但是如果腫塊進行性增大或在10周後仍未消失, 要及時就醫。

長馬牙:

新生兒的齒齦邊緣或上顎中線附近, 常會長些乳白色顆粒, 表面光滑, 數量從1到數十顆不等, 這些顆粒在臨床稱上皮珠, 俗稱馬牙。

馬牙是牙齒發育最原始的組織, 在胚胎發育6周時, 由口腔黏膜上皮細胞增質變厚形成。 一般2周左右就可自行吸收, 不能用針挑或用布擦, 以免損傷黏膜, 引起感染。

鬥雞眼:

一般而言, 新生兒早期眼球尚未固定, 看起來有點鬥雞眼,

Advertisiment
且眼部肌肉調節不良, 常有短暫性斜視, 屬正常生理現象, 尤其好發于臉型寬闊、鼻樑扁平的寶寶。

父母應常抱寶寶看室內或外面各個地方, 促進寶寶的眼珠不斷轉動, 防止鬥雞眼。 但是如果寶寶1歲以上仍存在鬥雞眼, 需要到醫院眼科檢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