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黃疸 寶寶出生的第一道關卡

新生兒黃疸是每個寶寶都必須經歷的一個關卡, 沒有育兒經驗的父母常常會因為這個問題手足無措。 黃疸就是醫學上以血中膽紅素的濃度來代表膽紅素累積的程度, 而醫護人員解釋病情時會以「黃疸指數」來簡稱膽紅素的濃度, 如膽紅素濃度為12mg/dl, 表示100㏄的血中有12毫克的膽紅素。


通常新生兒在出生兩天后, 就會發現皮膚有點黃, 在3~5天到達高峰, 7~10天多半就會消失, 這時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一般不超過15mg/dL就屬正常範圍。 除了皮膚、眼白泛黃外, 無其他症狀, 通常不需治療就會消退。
>>延伸閱讀:寶寶出生5天黃疸很嚴重 怎麼辦?
新生兒黃疸從何而來
生理性黃疸:新生兒出生後,
Advertisiment
身體過多無用的紅細胞被破壞產生了大量的膽紅素, 從而引起身體發黃。 生理性黃疸無需特殊處理, 短時多次的帶寶寶曬太陽(不能直曬)能有效幫助退黃。
母乳性黃疸:母乳餵養的寶寶頭幾天如果母乳量不夠, 寶寶沒有獲得充足的水分, 無法通過大便清除體內過多的膽紅素, 也有可能造成新生兒黃疸。


母嬰血型不合:此類型的寶寶一般出現在出生後2-3天, 常見的是AB0溶血症, 也就是母親為O型, 寶寶是A型或B型血。 一旦被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症, 必須儘快用藍光照射治療, 絕不可拖延。
藥物性黃疸:磺胺等具有氧化作用的藥物, 可導致病理性黃疸。 母親在懷孕期間用藥一定要謹遵醫囑,
Advertisiment
切不可擅自用藥。
新生兒膽道閉鎖:這是嬰兒期比較常見的一種嚴重的肝臟疾病, 一般出生後兩周出現黃疸, 並逐漸加重, 同時伴有肝臟腫大, 需及時就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