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期(自胎兒娩出臍帶結紮至生後28天), 由於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導致血中膽紅素水準升高而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 本病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足月兒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 4~5天達到高峰, 5~7天消退, 最遲不超過兩周;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 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 一般無其他臨床症狀。 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 2~3周仍不退, 甚至繼續加深加重, 或消退後複現, 或生後2周後才開始出現黃疸, 均為病理性黃疸。 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超過205.2μmol/L(12mg/dl), 早產兒超過256.5μmol/L(15mg/dl)稱為高膽紅素血症,
Advertisiment
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應區分
黃疸在新生兒較其他任何年齡常見, 其病因特殊而複雜。 在較大兒童或成人若有黃疸均是病理性表現, 而新生兒出現黃疸則首先應辨別為生理性或病理性, 前者一般不需治療, 而後者應積極尋找病因給予治療。
警惕核黃疸
尤其應重視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簡稱高膽), 據統計高膽新生兒占同期住院患兒的20%左右(10%~40%)。 血中未結合膽紅素過高在新生兒可引起膽紅兒素腦病(核黃疸), 核黃疸的發生率占高膽患兒的5%~10%, 核黃疸的死亡率為50%~70%, 存活者均有神經系統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