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和中醫治療法

本病中醫稱“胎黃”、“胎疸”等, 對付新生兒黃疸, 家長們可以採取預防和治療雙管其下的方法, 使小兒黃疸症狀不再加深。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和中醫治療法

新生兒黃疸應該如何預防?

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 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 故妊娠期間, 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 不過食生冷, 不過饑過飽, 並忌酒和辛熱之品, 以防損傷脾胃。

2、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 再妊娠時應作預防, 按時服用中藥。

3、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 發現黃疸應儘早治療, 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瞭解黃疸的進退。

Advertisiment

4、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 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 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5、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 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6、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 防止破損感染。

7、需進行換血療法時, 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 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 嚴格操作規程。

中醫治療新生兒黃疸的方法

濕熱型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 其色如枯色, 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症狀, 常用茵陳、梔子、大黃、黃芩、車前子、竹茹、陳皮等中藥治療, 伴見高熱、煩躁喘促, 或抽搐、或昏迷, 並且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

Advertisiment
此型-般病情較重, 多為核黃疸病人。 中成藥可灌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 湯藥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梔子、黃連、茵陳、菖蒲、大黃、鉤藤等藥, 水煎服。 若患兒已昏迷則中藥灌不進去時, 可用茵陳、梔子、大黃、甘草煎湯, 保留灌腸, 一日一次, 或採用針灸, 西藥搶救等辦法綜合治療。

瘀滯型黃疽可見面目及全身發黃, 黃色較深且晦暗, 並逐漸加重, 身體消瘦, 飲食減少, 大便溏稀, 並伴有皮膚出血而見瘀斑瘀點等, 中醫認為此為熱邪深入, 傷及脾胃, 瘀阻血分, 因此治療要活血化瘀, 養肝健脾, 中藥可用柴胡、赤芍、白芍、當歸、桃仁、紅花、川芎、佛手、陳皮、茯苓、山藥、雞血藤等藥物。

脾濕型黃疸的小兒皮膚發黃, 日久不易退, 其色晦暗, 面色無華, 體質消瘦,

Advertisiment
乏力納少, 大便溏軟, 四肢欠溫, 治療可用健脾化濕、和中之法, 中藥可用茵陳、白術、乾薑、黨參、山藥、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 中成藥可用健脾丸, 地茵合劑等。

小編總結:預防新生兒黃疸, 應避免接觸能誘發溶血的藥物、化學物品, 衣服被褥也忌有樟腦丸或萘的氣味。 在治療方面, 家長們應知道喝葡萄糖水主要是多吃多排, 促進膽紅素的排出, 從而使黃疸的消退, 並不是說葡萄糖水有退黃的作用。 希望以上的內容能夠加深您對小兒黃疸的認識, 祝福您的寶寶健康。


(兼職編輯:Vicky)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