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黃疸:為什麼“十個寶寶八個黃”

寶寶黃疸是由於體內一種叫“膽紅素”的物質增多導致的。 在《新生兒黃疸》這個一波三折的故事裡, 讓我們先把這個“幕後黑手”:膽紅素押上臺來!

下面, 便是根據膽紅素的“招供筆錄”整理而來……

話說, 這膽紅素的母親, 正是人體內舉足輕重的血紅蛋白, 它們負責把氧氣從肺運送到身體各處, 再把二氧化碳運回到肺。

紅細胞在血液裡流動久了, 也會慢慢老化。 肝、脾、骨髓等器官裡的單核吞噬細胞會將衰老、異常的紅細胞吞噬。 血紅蛋白就被釋放出來, 再分解成游離膽紅素。

正常來說, 這些膽紅素會由肝臟代謝,

Advertisiment
通過膽汁排出體外。

但因為剛出生的寶寶體內紅細胞數量多、壽命短, 而且肝臟功能不成熟, 當大量的紅細胞破裂、膽紅素產生速度超過清除速度時, 膽紅素就在體內累積, 導致寶寶出現黃疸, 稱為“生理性黃疸”。

通常寶寶出生2~3天后逐漸出現黃疸, 逐漸加重, 4~7天達到高峰期, 之後逐漸減退。

主要是面部、結膜和軀幹發黃, 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不太明顯。

因為寶寶的肝功能是正常的, 只是膽紅素的暫時堆積,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 生理性黃疸對寶寶的影響不大。 只要寶寶精神好、吃奶好, 就說明黃疸不嚴重, 大概三、四周黃疸就能完全消退了。 不過, 早產寶寶相對要慢一些。

為了促進黃疸儘快消退, 您可以隔著玻璃給寶寶曬曬太陽。

Advertisiment

但是, 還有那麼一小部分的寶寶, 屬於“病理性黃疸”, 寶媽寶爸們可要警惕了!

膽紅素會通過血腦屏障, 損傷神經系統, 造成膽紅素腦病(核黃疸), 導致智力障礙、聽力障礙、腦癱等嚴重後果。

引起病理性黃疸可能有很多原因, 例如:

1、母嬰血型不合:母親血型是O型, 父親是A型、B型或AB型血;或者母親是RH陰性血, 就很可能因為母嬰血型不合導致溶血性黃疸。

紅細胞被破壞, 太多的膽紅素被釋放出來並累積而導致黃疸。

2、紅細胞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症:患兒的紅細胞膜先天缺陷而不能正常工作, 引起溶血和貧血。

有些患者在新生兒期間可能不發病, 但長大後吃了蠶豆, 會出現溶血和貧血, 這種病也叫蠶豆病。

3、膽紅素排泄系統堵塞:因為膽總管囊腫、膽道閉鎖等原因,

Advertisiment
導致膽紅素排泄系統被阻塞, 出現阻塞性黃疸。

因為我們便便的顏色主要來自於膽汁, 而阻塞性黃疸的寶寶因為便便中缺少膽汁, 所以還有一個特點, 就是“白陶土樣”的大便。

4、感染:這也是導致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常見原因, 以巨細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為多見, 有些是寶寶出生前在宮內已經發生感染, 有的則是在出生後被感染。

除外以上這些因素, 紅細胞增多症、窒息、缺氧等都可能引起病理性黃疸。

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病理性黃疸呢?病理性黃疸有這麼幾個特點: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 黃疸症狀比較重, 可能還有吐奶、發燒、抽搐、嗜睡、大便發白等表現, 而且進展快、持續時間長。

病理性黃疸一定要早就診、早治療,

Advertisiment
給寶寶照藍光, 來促進膽紅素的分解和代謝。

如果血清膽紅素含量太高, 或寶寶出現了早期核黃疸的症狀, 就要用換血來防止核黃疸發生, 這是降低膽紅素最快的辦法。

這就是黃疸以及膽紅素的前生今世, 家長們瞭解了嗎?

其實大部分寶寶的黃疸都是比較輕微的, 家長不要太緊張, 多給寶寶母乳餵養, 每天曬一會太陽就能慢慢自然退黃。 如果醫生檢查後發現膽紅素水準高, 照一照藍光也能退黃了。 但是如果寶寶全身和四肢都發黃, 精神狀態也不太好, 就要聽醫生的話來積極配合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