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與分娩有關的疾病

新生兒疾病, 有些是在分娩過程中造成的, 比如:產傷、新生兒窒息等。 新生兒產傷是分娩過程中引起的損傷, 是導致新生兒死亡及遠期致殘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與難產和手術操作有關。

產瘤

由於產程過長, 胎兒頭皮先露部位軟組織受壓迫所致的頭皮局部性水腫, 又稱為頭顱水腫或先鋒頭。 表現為新生兒出生後, 頭部可觸摸到一個隆起的“包”, 用手摸有柔軟、凹陷感, 壓之有凹陷, 這種“包”叫產瘤, 主要為水腫, 特點是水腫包塊可超過骨縫, 邊界不清。

呵護指導:

產瘤在數日內可消失, 無需特殊治療, 但需要與頭顱血腫相區別。

Advertisiment

頭顱血腫

分娩過程中胎頭與產婦骨盆間接摩擦, 或因胎頭受壓, 或因產鉗助產牽引, 導致顱骨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 行成血腫。

血腫出生後幾小時或幾天後出現, 可逐漸增大, 血腫邊緣清晰, 多在頭頂部, 單側或雙側, 有波動感, 邊界清楚。

呵護指導:

4~5天后靠血腫本身壓力和新生兒凝血功能上升而停止發展, 3~8周後逐漸吸收, 少數機化後在頭部形成一骨性腫塊可終身存在。 大的血腫可導致黃疸, 需到醫院治療。 小的血腫不需治療, 但要保護頭皮不受損傷感染。

顱內出血

顱內出血是新生兒發生後遺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分損傷性和缺氧性兩種。 前者是在分娩過程中由於胎頭嚴重變形, 致腦膜撕裂, 損傷靜脈竇或靜脈而出血,

Advertisiment
後者是由於胎兒窒息及胎頭受壓, 使顱內靜脈淤血、缺氧, 導致腦組織水腫及腦實質點狀出血, 兩者都應去醫院診治。

呵護指導:

加強高危妊娠的管理, 及時防治可能的分娩不利因素;凡顱內出血的新生兒, 要保持頭部絕對安靜、頭部稍墊高, 觀察3天以上;對寶寶的一切操作減少到最低限度, 動作輕柔, 喂乳時間適當延遲, 儘量減少搬動;嚴密觀察面色、呼吸、哭聲、嘔吐及有無抽搐;預防肺部感染, 有感染者應及早使用抗生素。

鎖骨骨折

產傷骨折是指新生兒在出生過程中的骨折, 多因胎兒巨大、臀位產、剖腹產等難產因素所致。 鎖骨骨折在新生兒骨折中居首位。

大部分鎖骨骨折患兒無明顯症狀, 易被漏診,

Advertisiment
表現為:骨折患側上臂活動減少或被動活動時因痛哭鬧, 傷後 2~3 周在胸廓上方鎖骨處有橄欖大小的腫物, 這是骨折斷端位置未對齊、癒合所產生的新生骨, 局部骨痂生成而隆起, 但對日後功能影響很小, 不必擔憂。

呵護指導:

產傷造成的鎖骨骨折一般不需要治療, 可將繃帶繞經兩側腋窩于背部交叉成八字狀繃帶固定。 繃帶必須鬆緊適宜, 包紮過緊可壓迫腋窩血管和神經。 打上繃帶後, 爸媽要注意觀察寶寶的手指是否出現蒼白、腫脹或發紫等血液迴圈情況, 防止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但包紮太松亦達不到固定的目的。

新生兒窒息

新生兒窒息是指由於產前、產時或產後的各種病因, 造成胎兒缺氧而發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發生呼吸、迴圈障礙,

Advertisiment
導致新生兒出生後1分鐘內無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規律呼吸。

新生兒窒息是出生後最常見的緊急情況, 必須積極搶救、正確處理。 嚴重窒息常合併缺血缺氧性腦病, 是導致新生兒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於新生兒窒息, 醫院有規範的診療措施, 爸媽重在瞭解引起的原因, 把那些屬於產前的因素儘量化解, 以配合醫生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生。

新生兒窒息的常見原因:

1.孕媽咪患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嚴重貧血、急慢性傳染病等疾病。

2.過期妊娠等引起的胎盤功能不全, 臍帶纏繞受壓等臍血流不暢或阻斷。

3.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產程延長、頭盆不稱、分娩時用鎮靜藥或麻醉藥應用不當等。

Advertisiment

4.新生兒呼吸道阻塞、顱內出血、嚴重的中樞神經系或心血管系畸形和膈疝等, 也可導致新生兒窒息。

新生兒窒息的危害:

由於胎兒的腦組織對缺氧十分敏感, 一旦發生缺氧容易引起腦組織水腫、缺血, 嚴重者可發生腦組織壞死等。

新生兒窒息引起低氧血症和代謝性酸中毒, 影響全身各器官系統, 嚴重缺氧導致缺氧缺血性腦病、顱內出血而常留有後遺症甚至死亡。

預防方案:

孕媽咪在懷孕期間應定期做產檢, 以便能及時發現和治療各種妊娠併發症、合併症等高危因素, 做好產前監測, 避免或減少胎兒宮內缺氧及難產的發生。

呵護指導:

1.密切觀察新生兒的神經症狀和監護各項生命體征, 一旦發現有肢體張力減弱、原始反射不易引出等神經症異常, 應及早看專科醫生。

2.出院後關注患兒的運動、智慧發育,注意有無肌張力和姿勢的異常,早期發現腦癱、智力低下等後遺症並進行干預。

3.恢復期可進行肢體按摩、被動操、視聽覺訓練等康復鍛煉。

應及早看專科醫生。

2.出院後關注患兒的運動、智慧發育,注意有無肌張力和姿勢的異常,早期發現腦癱、智力低下等後遺症並進行干預。

3.恢復期可進行肢體按摩、被動操、視聽覺訓練等康復鍛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