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認為, 產婦坐月子應該門窗緊閉、拉上窗簾, 以免寶寶受噪音和強光的侵擾。 其實, 在昏暗的燈光下, 寶寶膚色的變化很難被察覺, 最重要的是可能錯失黃疸的最佳治療時間。
1、變白臉
剛出生的寶寶, 擦去他身上的血跡後你會發現, 寶寶皮膚像塗了一層薄薄的白色“蠟”, 看起來像個白皮膚的寶寶。
無需處理:那層白白的“蠟”其實是一層胎脂, 摸上去油乎乎的, 它能夠保護新生寶寶嬌嫩的皮膚, 同時也有保溫作用, 所以不要擦去。 一般1天以後就會被寶寶皮膚自然吸收。
2、變紅臉
等到出生第2天后, 拉開窗簾、借助窗外的自然光你又會發現,
Advertisiment
無需處理:膚色變紅是因為寶寶的胎脂被自然吸收後露出稚嫩的皮膚, 由於皮下毛細血管豐富, 所以呈現出紅色皮膚。
3、變黃臉
一般到了第3天, 新生寶寶的皮膚就開始變黃了。 這是因為新生兒不需要胎寶寶時期那麼多的紅細胞, 所以紅細胞被大量破壞產生膽紅素, 而新生寶寶的肝臟功能不成熟, 來不及“處理”後排泄到體外, 造成血中膽紅素過高而出現黃疸。 一般情況下, 寶寶出生後的黃疸指數在正常的生理性黃疸的範圍內, 就不用留在醫院照“藍光”, 而可以和媽媽一起回家了。 但這並不表明黃疸指數不會再度上升, 所以出院前,
Advertisiment
觀察大便顏色
因為過高的膽紅素需要通過肝臟膽道來分解代謝以排出, 所以如果在這一過程當中, 肝臟或膽道發生問題, 那麼排出的大便顏色便會愈來愈淡, 嚴重時可呈陶土色, 這種“預報”說明膽紅素的分解代謝工作已不同程度地被耽誤, 需要立即就醫。
觀察生活品質
如果寶寶精神狀態良好、食欲佳、哭聲響亮, 黃疸在出生後7~10天內逐漸消退(早產兒可遲至第3周消退), 這種情況一般無需處理, 屬於正常的生理性黃疸。 相反, 如果寶寶精神狀態很差(表現為嗜睡、體溫不穩定等)、食欲差、容易尖聲哭鬧等時,也必須立即就醫。
Advertisiment
觀察黃疸變化
黃疸主要分佈於面部及軀幹部, 而小腿、前臂、手心及足心常無明顯黃疸, 並且有先後順序, 一般為從頭開始黃, 從腳開始退, 而眼睛是最早發黃、最晩退黃的部位, 所以可以從眼睛開始觀察起。 但如果不知道順序也可以, 可以直接觀察身體任何一部位, 用手指按壓下去, 皮膚呈現白色就說明已經退黃。 反之, 則仍應密切觀察寅疸程度, 及時就醫。
注意:重症黃疸多見於低體重、低體溫、窒息缺氧和嚴重感染的新生兒, 它的表現和顱內出血、窒息、新生兒敗血症有很多相似之處, 如嗜睡、拒乳、肌張力減低, 兩眼凝視、尖叫、驚厥及呼吸衰竭,
Advertisiment
母乳餵養不間斷
有一種黃疸為母乳性黃疸, 由吃母乳引起, 所以很多媽媽認為應該停止哺喂母乳, 其實不然, 除非黃疸十分嚴重(極少數患嚴重高膽紅素血症的新生兒應暫時停止母乳餵養), 否則不需停喂母乳, 因為改喂配方奶餵養後黃疸持續的時間與堅持母乳餵養無明顯差異。 因此建議繼續母乳餵養, 如果寶寶吸吮能力較好, 則應增加白天及夜間的喂哺次數。 這無論對新媽媽還是對寶寶來說都有益處, 一方面鍛煉了寶寶的吸吮能力, 而另一方面, 增加吸吮次數也有助於刺激乳汁分泌增多。
及時治療其他疾病
積極治療一些如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母嬰ABO血型不合、敗血症、窒息、半乳糖血症及遺傳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缺乏症等可引起新生兒黃疸的急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