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呱呱墜地的時候, 其充滿生命力的表情或者動作都會給爸爸媽媽帶來無盡的喜悅。 然而, 有時候寶寶一些動作會讓父母擔驚受怕, 比方說看到小寶寶小拳頭緊握, 下巴抖動, 四肢蜷縮, 家長們不禁擔心地問:“這是為什麼?寶寶出了什麼問題?”
爸爸媽媽在面對有些新生寶寶四肢直伸、活動少, 面部缺乏表情, 吃奶吸吮力不強, 很少哭鬧等不正常的現象, 卻誤認為寶寶很“乖”。 殊不知寶寶在“乖”的假像下, 可能隱伏有各種嚴重的疾病。
就四肢活動來講, 同樣表現為安靜、動作少的小嬰兒, 有的是肌肉張力增高,
Advertisiment
總之, 正常新生寶寶應該是面色紅潤、哭聲響、吸吮有力, 隨著月齡增長有相應的變化。 例如, 3個月以後認識親人, 發出“咯咯”的笑聲等。 如果小兒由原來的活潑好動突然變得“乖”了, 很可能是得了急性病的表現, 宜速去醫院診治。
要知道異常動作先要瞭解什麼是正常動作, 因為正常和異常都是相對的, 當然也可以說失去了正常的樣子就是不正常的現象了。
Advertisiment
從動作來講, 正常新生兒在睡醒情況下, 手足活動是相當頻繁的, 尤其在熱天洗澡前脫去衣服時這種表現更為明顯。 看到了這些正常動作就容易發現異常動作了, 例如, 一隻手或腳動作甚少或始終不動, 就要仔細檢查有無骨折和神經損傷。
在正常的情況下, 寶寶哭的時候嘴巴會張開, 左右兩邊的口角會相仿。 倘若在出生過程中面部神經受到損失, 寶寶哭時就會口角歪道另一邊去。 正常的寶寶是不會出現兩眼上翻, 面肌跳動, 抽搐或者手腳顫動這些現象, 如果您的寶寶頻繁出現這些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