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寶寶哪些情況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一般來說, 孩子大多在生後3~5天左右即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 面對著剛剛來到人世動嬌嫩幼小的寶寶, 年輕的父母們常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孩子的哪些情況屬於正常生理現象?這是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新生兒的主要生活內容為吃奶和睡眠。 其每天睡眠時間常在20小時以上。 一般間隔2~4小時須吃奶一次。 吃奶量與孩子的日齡和食量有關。 初生新生兒每次約吃奶60毫升, 以後逐漸增多。 孩子應在出生後第一天內即有大小便排出。 初起排解的大便為墨綠色、質粘稠, 3~4天后逐漸變成黃色的正常糞便。

Advertisiment
吃母乳的新生兒大便多為黃色軟膏樣, 每天2~4次;如吃牛奶, 則大便顏色較淡, 且較幹, 每天1~2次。 孩子的排尿次數常較多, 每天可達5~10次。 尿量與孩子的食量和飲水量有關。 此外.可代表新生兒身體狀況的指標還有體溫、呼吸、皮膚及眼睛黃染情況, 和面色、哭聲等等。 其中正常新生兒的呼吸多較表淺而不規則, 尤其在出生的頭兩周內, 其呼吸頻率波動較大, 每分鐘為40~80次左右。 而孩子多在睡醒後欲吃奶或尿布濕後出現哭鬧, 哭聲響亮、連續, 哭時面色紅潤。

父母們如能注意對孩子的上述情況進行觀察, 即可瞭解其身體狀況的好壞, 從而作出正確的處理。 如孩子出現下面的某一種情況, 應考慮其患有疾病, 須送往醫院診治:

1、體溫過高或過低。

Advertisiment
初步瞭解孩子的體溫情況, 可採取用手觸摸孩子手腳溫度的方法, 而明確其實際體溫須用肛表測試肛溫。 如體溫超過38℃或低於36℃, 應視為異常。

2、不哭、不吃或少哭、哭聲低弱以及哭時面色青紫或蒼白。

3、排便異常, 包括腹瀉、便秘(3天不解大便)、少尿或無尿以及排血便等。

4、頻繁地溢奶或發生吐奶現象。

5、黃疸出現過早、消退延遲或消退後又重新出現。

6、呼吸過深、過促、面色發灰、口吐白沫或咳嗽。

7、口腔中出現白色片狀物, 伴有孩子吃奶困難。

8、皮膚出現皮疹或皮膚發硬。

9、發生抽搐現象。 新生兒抽搐往往與大孩子不同, 其表現形式多樣化, 且異常動作細微, 故往往易被忽視。 如孩子出現憋氣、四肢抖動、口角抽動或陣發性眨眼、全身強直等情況,

Advertisiment
應視為抽搐發生。

10、臍部紅腫、分泌物過多。

11、臀部皮膚發紅、起疹或出現脫皮現象。

12、肢體腫脹、活動受限或觸弄某一肢體時, 孩子即發生劇烈哭鬧。

新生兒時期的主要常見疾病有:吸入性肺炎、新生兒敗血症、溶血症、顱內出血、缺氧性腦病、新生兒腸炎、化膿性腦膜炎、臍炎、膿皰病、硬腫症、破傷風及產傷等等。 而其中以難產兒、窒息兒、產傷兒、早產兒、低體重兒, 以及母親患有感染或糖尿病的孩子, 發病率為高。 所以對這些高危兒尤應加強護理和觀察。 此外, 很多先天性畸形性疾病亦大多在新生兒時期即有所體現, 如能通過密切觀察而及早發現並採取相應措施, 對保證孩子今後的生長發育, 是十分重要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