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寶寶母乳性黃疸該怎麼治療

每個新生兒幾乎都會出現黃疸, 需要注意的是, 黃疸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過一段時間自行消退的, 但是如果一直不退則可能是病理性原因了, 母乳性黃疸就是其中的一種病理性黃疸。 那麼什麼是母乳性黃疸呢?母乳性黃疸該怎麼治療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餵養的嬰兒在生後4~7天出現黃疸, 母乳性黃疸2~4周達高峰(血清膽紅素可超過256.6-342.0μmol/L), 一般狀況良好無溶血或貧血表現黃疸一般持續3~4周, 第2個月逐漸消退, 少數可延至10周才退盡黃疸期間若停喂母乳3~4天, 黃疸明顯減輕, 膽紅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餵養,
Advertisiment
黃疸不一定再出現, 即使出現亦不會達原有程度。 隨著母乳餵養率的提高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達20%~30%。 也已成為住院新生兒高膽的主要原因之一, 雖然本病預後良好嚴重者才需治療但為了順利推廣母乳餵養也應引起重視。
母乳性黃疸是指與母乳餵養有關的特發性黃疸, 臨床主要特徵是新生兒母乳餵養後不久即出現黃疸, 但無其他全身症狀, 足月兒多見。 母乳性黃疸的症狀主要包括:
症狀一:小兒的營養發育良好, 體重增加, 大小便正常, 大便顏色正常。
症狀二:肝、脾不大。
症狀三:小兒的肝功能正常, 無貧血。
症狀四:黃疸一般在出生後4-5天出現, 逐漸加重, 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10天左右,
Advertisiment
然後黃疸漸漸減輕, 3~12周恢復正常水準。

母乳性黃疸怎麼治療
1. 暫停母乳餵養3天改為人工餵養:奶量以150ml/kg.d計算。 暫停母乳期間, 應用吸奶器將母乳吸出, 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 提供黃疸消退後繼續母乳餵養。
2. 支持療法:注意保暖, 增加熱量、營養, 預防感染;鼓勵乳母多次少量餵奶, 增加患兒大便次數。 嚴重者給以保肝、酶誘導劑等藥物治療。 母乳性黃疸預後良好, 停喂母乳後黃疸即消退。
至今尚未有因其導致膽紅素腦病的報導。 為了減少本病的發生, 應鼓勵乳母早開奶, 多次少量餵奶, 增加大便次數, 減少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 可降低黃疸發生率。 另外, 要給予患兒以保暖、增加熱量、預防感染等支持療法, 防止加重黃疸。
預防母乳性黃疸
孕母期間注意飲食衛生,
Advertisiment
忌酒和辛熱之品, 不可濫用藥物。 如孕母母乳餵養有黃疸病史可口服黃疸茵陣沖劑。 自確診的服至分娩, 服藥時間以兩個月以上為宜。
嬰兒出生後, 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 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退而複現等情況, 以便及時破損感染。 有研究認為增加新生兒早早期乳汁攝入量, 可使新生兒體內熱量增多, 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 能促進腸蠕動, 使胎糞儘早排淨。 減少膽紅素腸肝迴圈,降低血清膽紅素水準從而降低了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患病率。 並可使新生兒及時獲得營養豐富的初乳。 對健康新生兒的母乳黃疸要嚴密監測和加強隨訪尤對生後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黃疸新生兒需建立必要的隨訪以便早干預防止腦損害。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