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活在自然和社會環境中會面臨各種致病菌及病毒的侵襲, 人類自身也具有一定的抵抗細菌和病毒侵襲的能力, 即抵抗力, 通常意義上又稱免疫力或免疫功能。
過去, 不少兒童都受到麻疹、風疹或流行性腮腺炎傳染病的折磨。 隨著預防接種的逐步開展, 到20世紀70年代, 大部分兒童傳染病已經消除, 如白喉、破傷風、百日咳、麻疹等, 脊髓灰質炎(俗稱嬰兒癱、幼兒麻痹症)、流行性腮腺炎和風疹的發病也巳減少, 然而引起腦膜炎的一些傳染疾病還沒有很好的防治辦法, 因此, 即使在這些惡性傳染瀕於滅絕的今天,
Advertisiment
寶寶從母體獲得一定的抗體, 在出生後的前6個月, 抗體可以防止嬰兒感染某些傳染病, 產生暫時的免疫功能。 但隨著月齡增長, 不論是母乳還是人工餵養, 寶寶體內的抗體都會逐漸減少, 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也越來越弱。 傳染性疾病對寶寶健康影響很大, 如流行性乙型腦炎常常可遺留呆傻, 甚至患兒連生活都不能自理, 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死亡;患脊髓灰質炎的幼兒, 多數遺留不同程度的腿癱瘓;麻疹常併發肺炎、喉炎, 嚴重者甚至有生命危險。 因此, 為了提高寶寶對傳染病的抵抗力, 除了合理餵養、講究衛生、加強鍛煉外, 還需要進行有計劃的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應在嬰兒抵抗力弱且疾病未顯露出來時進行。
Advertisiment
當致病菌侵入身體時, 人體即自動產生相應抗體來對抗細菌的侵蝕, 在這種細菌再次侵入時, 血液中的抗體就能發揮其抗病作用。 接種疫苗的作用機理就在於此, 疫苗是由致病菌的少量有害物質經加工而產生出來的, 以一定量給嬰兒注射(或口服), 刺激機體產生抗體。 有此抗體可維持較長時間, 有的則不然, 因此有此疫苗需多次接種, 且接種間隔不能太短。 即使免疫後又患此種疾病, 病情表現也很輕微, 不會對寶寶健康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