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寶寶的嘴部護理手冊

螳螂嘴
寶寶出生後, 兩側臉頰後部通常會長出兩個突向口腔的脂肪墊, 使寶寶口腔前部的上下牙床不能接觸。 這種現象通常叫做“螳螂嘴”, 是一種正常現象。 寶寶吸奶的時候, 用舌頭、口唇黏膜、頰部粘膜抵住乳☆禁☆頭, 兩個脂肪墊自然關閉, 這樣能增加口腔中的負壓, 方便寶寶吸奶。 當寶寶逐漸長出乳牙時, 脂肪墊就會慢慢扁平。
小貼士:專家教你帶寶寶
有的父母認為脂肪墊是多餘的, 想要刀把它們割除, 是十分不可取的。 這樣做輕者會影響到寶寶正常吸奶, 引起口腔感染;重者會造成敗血症, 使寶寶出現生命危險。

Advertisiment

剛出生時就有“牙”
有些細心的媽媽會在出生3~5天的寶寶口腔內發現一些米粒大小的白色顆粒, 這些顆粒數目不一, 主要分佈在牙床上或口腔頂部兩側, 看上去很像剛長出來的小牙。 其實, 這並不是真正的牙齒, 而是平常說的“馬牙”。
“馬牙”是怎麼長出來的呢?當胎兒6周時, 牙的原始組織——牙板就形成了。 當牙胚在牙板上發育成熟、脫離牙板生長牙齒時, 一部分牙板會被吸收而消失, 不能被吸收的牙板則會形成上皮細胞團, 並增生、角化成上皮珠。 有些上皮珠會長期留在頜骨內, 有的則被排除而出現在牙床黏膜上, 就形成了“馬牙”。 寶寶對“馬牙”一般沒有不適感, 隨著進食、吸吮的摩擦, “馬牙”也會自然脫落, 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
Advertisiment
個別寶寶在這時候會出現愛搖頭、煩躁、咬乳☆禁☆頭等現象, 這是由於局部發癢、發脹等不適感引起的, 不需要過度擔心。
小貼士:專家教你帶寶寶
有的家長看到寶寶長了“馬牙”, 就用針挑貨用粗布擦, 這樣做是十分不科學的。 因為, 在挑或擦“馬牙”的時候, 寶寶的難民特別容易受到損傷, 造成口腔黏膜感染, 甚至引起敗血症。
怎麼清潔寶寶的乳牙?
想使寶寶乳牙健康可要早做準備。 這些準備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胎兒期、出牙期、出牙後。 寶寶的乳牙在剛剛出生時雖然沒有長出來, 但所有乳牙的齒冠早在胎兒時期就已經形成了。 想使自己的寶寶擁有一副健康的牙齒, 媽媽在孕期就要多吃含有鈣、磷、維生素D、維生素C的食物(如綠色蔬菜和豆製品)。
Advertisiment
未長牙之前, 媽媽可以在喂完奶後用乾淨的紗布沾水為寶寶清潔口腔, 或是餵奶後讓寶寶喝水, 待寶寶出牙後(出生6個左右), 就可以給寶寶清潔乳牙了。 清潔乳牙的時候把寶寶抱在腿上, 讓寶寶的頭往後仰, 然後將乳牙刷套在食指上, 輕輕地清潔寶寶的牙齒。 每天至少清理一次。
小貼士:專家教你帶寶寶
寶寶應儘量避免服用四環素類藥物。 四環素類藥物能使寶寶的牙齒變色, 牙釉質發育不良, 並使寶寶容易發生齲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