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寶寶護理難:解惑新手媽媽的5大困擾

家裡突然多了一個小寶貝, 吃喝拉撒, 每一樣都需要你的照顧。 他還時不時的哭鬧一次, 表達著讓你難以理解的需求。 而聽到老人傳授經驗時, 經常提到“黃疸”、“攢肚”這些讓新手媽媽聞所未聞的詞彙, “煩惱”的寶媽你是否已經開始抓狂了呢?其實, 這些問題並不難解決, 小編在這裡為你一一疏解。

護理寶寶疑問多 解決問題要知因

媽媽問:為什麼小寶貝四五天也不排大便?

小編答:隨著母乳餵養率的提高, 孩子2~3天, 4~5天不排大便也無痛苦表現, 待到排便仍為黃色軟便, 無硬結, 量也不是特別多。 這種現象稱為攢肚。

Advertisiment
當孩子滿月前後至兩個月的一段時間內, 由於消化能力的提高, 能對母乳充分地消化、吸收。 每天產生的食物殘渣很少, 不足以刺激直腸形成排便, 最終導致2~3天或4~5天一次大便。

攢肚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不必緊張。 其次要在新生兒後期就開始把大小便, 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保健撫觸中, 其中一節為按摩腹部, 一天可做2~3次。 這樣做的結果可以刺激腸蠕動, 有利於排便, 應該說對攢肚的改善也是有效的。

寶寶生理上各種反映 疑惑眾多

媽媽問:為什麼剛出生的小寶貝周身發黃?

小編答: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一周內可能出現皮膚黃染, 這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沉積在皮膚 表面所致, 醫學上稱之為新生兒黃疸。

Advertisiment
新生兒發生黃疸可能是生理性的, 也可能是病理性的。 如果是生理性黃疸, 不需要特殊處理就可以自行消退。 病理性黃疸是由於疾病所引起的, 使膽紅素的代謝出現異常, 它發生在新生兒的特定時期, 使生理性黃疸明顯加重, 並容易與生理性黃疸相混淆。

病理性黃疸可能有很多原因引起, 最常見的是母乳性黃疸。 是因為媽媽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 使寶寶膽紅素在腸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黃疸。 如果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後, 黃疸症狀繼續加重, 且停止哺乳48小時, 黃疸明顯下降, 再次哺乳, 黃疸又上升, 則提示母乳性黃疸的可能。 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對寶寶造成嚴重傷害, 可暫停母乳餵養, 用配方奶代替,

Advertisiment
待寶寶黃疸症狀好轉之後, 再恢復母乳餵養。

媽媽問:為什麼寶寶總是要哭鬧?

小編答:新生寶寶的一切需求都是用“哭”來表達。 渴了、餓了、冷了、熱了、生病難受了等等, 此時, 媽媽需要從哭聲中辨別出寶寶的指令。

有的寶寶明明吃飽喝足, 睡得也不錯, 卻也沒事兒找事的哭, 挑戰媽媽的極限。 事實上, 只要排除了疾病原因, 又解寶寶諸如尿不濕了的實際問題, 媽媽不妨讓小寶貝哭一會兒。 通過“哭”寶寶學習如何向外界傳遞消息, 通過“哭”寶寶的肺部得到鍛煉, 達到增強肺活量的目的。

新手媽媽疑惑多 寶寶需求要懂得

媽媽問:怎樣才能讓寶寶用了紙尿褲之後不長尿布疹呢?

小編答:嬰兒的皮膚極為嬌嫩, 若長期浸泡在尿液中或因尿布密不透風而潮濕的話,

Advertisiment
臀部常會出現紅色的小疹子或皮膚變得比較粗糙, 稱做“尿布疹”或“紅屁股”。 如果嬰兒長時間裹濕尿布或髒尿布, 皮膚就會受到刺激, 形成尿布疹。

時刻保持寶寶小屁屁的清潔與乾爽, 就可以遠離尿布疹的困擾。 所以, 家長要經常更換尿布或紙尿褲, 每次更換時, 用溫水為寶寶清洗乾淨, 並用乾淨的毛巾將局部的水分蘸幹, 並塗上一層護臀霜後再給寶寶墊上尿布或紙尿褲。 如果尿布疹已經破損, 可以局部塗上少許金黴素軟膏並保持局部皮膚通風透氣。 另外, 可以用新鮮的馬齒莧煮水清洗小屁屁, 或者用艾葉、薄荷煮水清洗, 都可以減輕寶寶的不適症狀。

媽媽問:為什麼寶寶的濕疹剛好了又來了,

Advertisiment
我要怎麼護理呢?

小編答:寶寶長濕疹, 父母要做好兩方面的準備:一是要照顧患病中的寶寶, 二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以免為了讓寶寶儘快恢復而擅自用藥。

對於病情較為嚴重的寶寶, 家長應在專業皮膚科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 不可隨意用藥否則適得其反。 護理上, 濕疹寶寶洗澡時間不宜過長, 最好控制在5分鐘之內, 水溫也不能過熱, 儘量少用或者不用可能含有刺激成分的香皂或沐浴露。 洗完澡後, 趁寶寶皮膚沒有幹透, 迅速將嬰兒保濕乳塗擦全身, 不可在局部反復塗擦。 另外, 過熱和出汗都會增加癢感, 並使病情加重, 所以不要給寶寶穿過多的衣服。

小編總結:第一次面對這剛出生的粉嫩小寶貝, 你是否連手指頭都不敢碰他?那更別提日常護理了。現實生活中,新爸新媽們遇到的護理囧事肯定不少。希望這份解答能給新手爸爸媽媽們解決不少護理寶寶的難題吧。

你是否連手指頭都不敢碰他?那更別提日常護理了。現實生活中,新爸新媽們遇到的護理囧事肯定不少。希望這份解答能給新手爸爸媽媽們解決不少護理寶寶的難題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