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舊育兒觀念引發家庭矛盾

“誰說孩子出生就一定給全家帶來和諧與快樂!”外企銷售盧媽媽訓練7個月的寶寶在地板上爬行, 此舉遭到孩子外婆和奶奶的一致反對, 理由是“寶寶的膝蓋多嫩啊, 地板太硬了”。 小到每頓該喂多少奶、什麼時候添加輔助食品, 大到請月嫂、參加親子班, 兩代人的意見都無法統一。 而搖籃網的一項調查證實了這個現象:將近20%的受訪者稱, 孩子降生使上下兩代家庭關係比孕前更緊張。

寶寶趴著睡外婆很反對

女兒出生後, 丁丁大膽把一些新育兒技巧運用于生活實踐:比如說:初生時嘗試讓寶寶趴著睡、對“夜啼郎”適當放任不管、寶寶的衣服比大人少穿一件、給寶寶每天洗澡……

Advertisiment

然而, 以上嘗試幾乎都遭到了上輩的激烈反對。 讓寶寶趴著睡, 孩子外婆說:“這樣容易悶壞!”嬰兒的衣服更不能比大人少, 孩子奶奶說:“我們又不是外國人, 怎麼好跟人家比。 ”

想送幼稚園奶奶不同意

網友芳甯的經歷, 曾在網上引來年輕媽媽一片共鳴。 70歲的婆婆自告奮勇來帶寶貝孫子, 但由於上了年紀、體力有限, 很少帶孩子出去玩。 久而久之, 孩子養成了內向、孤僻的性格, 見到生人就哭。 到孩子滿三周歲, 芳甯想送兒子上幼稚園, 奶奶堅決不同意。 結果夫婦倆只好趁老人一年一度回老家的日子, 把孩子送進了幼稚園。

科學和經驗交流是關鍵

對此,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王穗芬教授表示,

Advertisiment
新一代媽媽眼界開闊, 容易接受新觀念;而外婆和奶奶等老一輩則比較相信自己的經驗。 她表示, 解決紛爭的前提是理解, 關鍵是交流。 當然, 新手媽媽們也不能一味照抄國外和書本。

王穗芬教授建議, 老人們也可以接受一些新“育兒經”, 閱讀一些報紙或雜誌上的育兒科普文章等, 有條件的還可參加一些孕前班、媽媽班, 聽專家講解, “老一輩如果掌握了新的育兒知識, 做起來其實比年輕媽媽更執著、更細緻。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