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常護理中怎樣觀察新生兒

新生兒不是大孩子的縮影。 新生兒的特殊生理特點如不加以重視, 有時可造成嚴重的後果。 因此, 新生兒患病應按急診對待。

哭聲

新生兒離開母體到人間, 與大人感情交流的唯一方式就是哭。 正常新生兒哭聲是響亮、有力、帶有節奏的呱呱聲。 如解除一些不適, 哭聲應即停止。 如果繼續不停地哭, 且聲調異常, 如尖聲直調, 則應考慮可能有顱內出血或腦膜炎。 如哭聲低弱或少哭不哭, 應想到是否有重病或有畸形等。

前囟門

也叫大囟門, 到1歲左右閉合。 新生兒時期的大囟門是觀察顱內壓力與疾病的窗戶。

Advertisiment
正常的前囟門為2釐米×2釐米, 摸時是平的或略凹, 無緊張感。 倘若安靜時, 發現前囟門凸起、飽滿、有緊張感, 或凹得很深, 均屬於不正常現象, 務必及時就診。

皮膚

正常新生兒皮膚紅潤、細膩, 似有絨毛感。 新生兒皮膚對外界細菌、毒素侵入的屏障功能很差, 故擦洗、撫摸動作宜輕柔, 應洗淨手再接觸。 因為新生兒皮膚表面似良好的培養基, 任何致病或不致病的細菌附著, 都可能很快地得到滋養而繁殖。 尤其是腋下、臀溝、骶尾骨部更盛。 夏季, 新生兒皮膚的破損、小膿點或痱子感染應引起重視, 否則易導致敗血症、膿毒血症、皮下壞疽等不良後果。

體溫

發熱或體溫過低。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 常受到環境影響。 體溫高於37.5℃為發熱,

Advertisiment
常見於室溫過高、衣被過厚, 出汗過多而飲水不足, 也可能為疾病所致。 體溫低於35℃為體溫過低, 可見於早產兒、室溫低而保暖不好、饑餓、營養不良等。

異常動作

正常新生兒在睡醒情況下, 手足活動是相當頻繁的, 尤其在夏天洗澡前, 脫去衣服時, 這種表現更為明顯。 看到了這些正常動作, 就很容易發現異常動作了。 例如, 一隻手或腳動作甚少, 或始終不動, 就要仔細檢查有無骨折和神經損傷。 正常新生兒啼哭時, 嘴巴張開, 左右口角位置相仿。 假使在出生過程中面神經受壓有些損傷時, 哭的時候就可見口角歪向一邊。 正常新生兒沒有四肢強直、兩眼上翻、凝視、抽搐、面肌跳動和手腳顫動等現象的, 一旦發現或頻繁出現上述現象,

Advertisiment
就屬於異常的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