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本——不分場合,讓禮儀成為習慣

在日本, 任何場合下“禮節”都是第一位的, 這裡的“場合”甚至不分在家還是在外。 寶寶會自己從手吃飯以後, 媽媽則會教育他, 飯前必須說一聲“我要開動嘍”(日本的傳統, 寓意為感謝祖先賜給我美食), 飯後會說“謝謝款待”。 孩子每一次出門都要向父母說一聲“我出門了”, 父母會回一句“走好”, 寓意一路平安;回家後要說一聲“我回來了”, 家人也要應一聲“歡迎回家”。 這些在我們看來沒太有必要的“禮儀”, 日本卻沿襲了數千年。

 

日本——不分場合, 讓禮儀成為習慣

 日本的公車也設有“老弱病殘孕”專席, 但與我們不同的是,

Advertisiment
即使車上沒有“老弱病殘”大家也絕不會去坐, 沒有其他空位就站著。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 專席就是老人孩子們的特權, 一切以他們為先, 即使空著也不坐, 或許正是人們時刻把“禮節”放心中的體現。 如果有人違背這個規則, 會被車上所有人視為異類, 肯定會有人站出來指責你。 家長也會從小教育孩子乘車的規則。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日本全社會從小還到成人都那麼遵守秩序的原因吧。

連垃圾都是乾淨的

日本全民環保意識都很強, 日本的小孩子更是從小被灌輸環保思想。 家中的垃圾會按材質分類盛裝, 並且裝袋前一定先清洗一番, 所以日本人連垃圾都很乾淨。 媽媽做這些時會讓孩子在一邊看著, 等他大一點便和他一起做。

Advertisiment
在幼稚園或學校時, 孩子們會把拉圾裝進自己的袋子裡, 帶回家處理。 日本孩子從小知道要少開空調, 不是因為日本人吝嗇, 而是他們幾乎人人知道開空調會造成“熱島現象”, 會破壞大氣臭氧層, 給日本給地球帶來危機。

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我們大人在教育子女時總強調在人前要怎樣怎樣懂禮貌, 卻又縱容他們在家裡可以“沒大沒小”。 或許, “禮節”這堂課真應該效仿日本人那種“不分地點, 讓禮儀成為習慣”的思想。 環保亦是如此, 無論我們的口號喊得多麼激昂, 都比不上牽著寶寶的手將廢舊電池裝進回收箱這一個動作來得實在。 教育正是在這種不分地點、不分大小的一點一滴的積累中建立起來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