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日本兒童到廚房里游戲

小朋友進廚房, 在多數家長眼中是危險、麻煩的事。 但是, 據說現在日本兒童最熱門的游戲場所是“廚房”;書店熱銷的書籍是“兒童料理食譜”;百貨公司家電部門當紅的是“兒童專用廚具”;電視臺正在叫座的節目是nhk的“兒童烹飪”。

兒童最時髦的休閑活動

日本為什么興起“一歲廚師”“在廚房里長大的孩子”熱潮呢?這個風氣來自各界的推波助瀾, 包括幼教界、媒體、社會學家、烹飪學校及兒童產品廠商, 都在大力鼓吹做家務事對小朋友和家庭的好處。

9年前, 日本nhk電視臺首開先河, 開辟“一個人也行”兒童烹飪節目,

Advertisiment
創下7%的收視率。 其他電視臺相繼跟進, 推出類似節目, 就連餐具公司、東京電力公司、東京瓦斯公司也開辦起兒童烹飪學校。 之后, nhk再度推出“天才是樣樣都會的人”, 這一節目由一只青蛙木偶和一位大姐姐, 引導一個長相十分可愛的小女孩示范做點心, 一度成為日本兒童的最愛。 “兒童烹飪”和“廚房育兒”, 儼然成為日本家庭最時髦的休閑活動。 家長到學校等

周末到了, 媽媽不妨學學日本人的做法, 讓我們的孩子也“攻占”廚房。

不是為了錢才做家務事

日本有一所烹飪學校將40名幼兒分成5個班, 每班由一名大人帶領做菜, 家長在一旁看著自己的孩子學做飯燒菜。 做好了, 一盤盤端上桌, 大家試吃。 有的家長說:“好吃。 ”有的家長扮鬼臉說“太咸了。

Advertisiment
”不管是褒, 還是貶, 大家總是笑成一團后散會。 烹任學校指出, 進烹飪學校學做菜是其次, 重要的是這些孩子回家后, 會做父母幫手的人數和次數增加, 他們不會討厭做家務事。

日本有個叫做“赤崛料理”的料理學校家族, 從明治時代到今天, 百年來家族五代都經營料理學校。 該學校的現任校長赤崛千惠美, 除了在料理學校教學之外, 還在電視臺主持節目, 同時也出版了不少烹飪方面的書。 她認為, 成長中的兒童, 對各種事物都充滿旺盛的好奇心, 他們在讀書之余, 為什么不能以“家務事”為娛樂?

做家務事絕非只是義務, 而且還是對自己的一種期望。 赤崛千惠美的二女兒在小學4年級的時候, 已經會主動打掃房間,

Advertisiment
而且把床架和鏡子擦得干干凈凈。 有一次她拿了一點錢要獎賞女兒, 沒想到女兒竟然生氣地哭著說:“我不是為了錢才做家務事。 ”赤崛千惠美對這句突如其來的話感到震驚。 此后, 每次赤崛千惠美做完家務事, 女兒都對她說:“媽媽, 謝謝。 ”這是赤崛千惠美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 便帶著他們進廚房做料理的成功實例。 廚房里的安全問題

有一個日本母親甚至說, 讓孩子洗碗, 其實允許他玩水, 這是小朋友接近家務事的游戲之一。 有時, 孩子故意拖拖拉拉, 因為水實在太好玩了。 他把衣袖都玩濕、玩臟了。 有人問她為什么沒有責罵, 她說:“玩夠了, 母子倆一起去泡澡, 這不就是最棒的親子游戲嗎?”

當然, 她并非漫無章法任由孩子在廚房里玩耍,

Advertisiment
她閱讀有關廚房育兒的書籍, 也到幼兒園開辦的“烹飪實習”課里見習。 在烹飪前, 將食物的營養、廚具的使用方法向孩子做一番說明, 尤其是菜刀和火的危險性。 不過, 她主張:在整個烹飪過程中, 只要在安全范圍內, 從頭到尾完全由孩子作主。

會做家務更自信

不分男性或女性, “做家務事”是每個人最低限度的生活能力, 也是增進家庭生活的情趣、建立兒童人際關系的基礎。 日本人認為, 家務事能處理得好的男人, 人際關系絕對不會太差。 在勞動力昂貴的歐美及日本, 即使中上層家庭也不輕易雇傭人幫忙處理家務。 如果夫妻都是上班族, 假日幾乎就是勞動日。 對他們來說, 勞動, 并不意味著辛苦令人難耐。

Advertisiment
相反, 洗車、除草、曬衣服, 共做家務成為增加親情的快樂時光。 家務, 絕非婆婆媽媽的事, 也絕非瑣碎、難登大雅之堂的事。 能做家務事、做好家務事, 是一門需要從小培養、學習的生活藝術。 運用到身體和五官的家務勞動是一種比游泳更均衡的運動, 經常做可以得到令人驚喜的成果。 小孩用雙手敲敲、打打、揉揉、拉拉, 也等于是在經歷疼痛、辛酸、得意、快樂等各種不同而豐富的情緒, 這種經歷能夠使他們對自己所擁有的能力更加自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