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兜裡裝上小手帕
保育園老師特別要求孩子:每天早上, 除了原先要攜帶的東西之外, 必須在衣兜裡裝上小手帕。
初時, 我未明其意。 因為孩子每天要帶兩塊專用的擦手小方巾:一塊掛在衛生間的水池前, 一塊掛在教室的水池前。 另有一塊封好的小手帕, 和吃飯用的小缸裝在一起, 是飯後擦嘴巴用的。 那麼, 再裝塊小手帕, 是否畫蛇添足呢?
後來才弄明白怎麼回事:學校不比保育園, 水池旁沒有孩子自己的手巾, 如果沒有自帶手帕, 從衛生間出來可能面臨兩手是水、無處可擦的尷尬。 所以, 將孩子送進校園之前,
Advertisiment
學會感恩
離開保育園之前, 家長們發起一個活動:小朋友選一張最有代表意義的照片, 寫下自己最想對老師說的話, 送給自己的擔當老師留念。 沒想到在最後一天, 每個孩子都收到了老師的回信, 而且還有她自己掏錢買的小手帕作為臨別禮物。 收到老師的回信, 兆君非常開心。
孩子的啟蒙教育更多的是來源於生活, 細細回想, 其實保育園畢業入小學, 是人生第一次面對真正意義上的“此後各分東西”。 相信孩子在這樣的離別方式中, 可以體察到很多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東西……
體驗小學生活
對於即將開始的小學生活, 孩子們會很好奇。
因為孩子們可能被分到不同的小學,
Advertisiment
學坐哥哥的坐姿
一天, 兆君問我:“媽媽, 你猜我哪一種坐姿最棒?”
兆君說的是日文, 我可以很清晰地明白他指的是“小孩子坐有坐相”, 但我只知道在日本, 男人、女人的坐姿不一樣, 小孩子哪有那麼細分的要求, 我有些不明白, “寶貝, 告訴媽媽都有哪幾種坐姿哦?”
“一種是爸爸坐姿, 一種是媽媽坐姿, 還有就是姐姐的、哥哥的……”
“噢, 媽媽只知道爸爸(男人)的、媽媽(女人)的呢!還真不知道姐姐(女孩)的、哥哥(男孩)的, 是怎樣的坐姿?坐給媽媽看看……”
Advertisiment
於是, 兆君為我演示了這四種坐姿, 告訴我, “媽媽, 其實我最棒的是爸爸坐姿。 ”一邊說著, 小東西一邊擺著姿勢, 別說, 的確像個小男人了。
接著, 他又告訴我, “老師說了, 我還太小, 只能用哥哥坐姿, 上學了也是這樣的!”
和學長交朋友
在日本, 看不到學校門前家長群聚接孩子的壯觀景致。 孩子上學, 有同校的學長來接。 負責接兆君的是兩個孩子, 一男一女, 看起來五六年級的樣子。 他們主動上門找兆君, 告訴我們, “在開始的時候, 會按了門鈴後等在門前;過些時日, 等在13層(我家住13層)的電梯前;再過些日子是在1樓的電梯口等……直到真正教會兆君獨立上學為止。 ”
因為我們白天都要上班, 兆君放學後, 學哥學姐會陪他去一個地方,
Advertisiment
這種方式既讓家長放心、讓學校放心, 又鍛煉了孩子們的自立能力。 大孩子懂得了要照顧小孩子;小孩子們看著大孩子的榜樣, 將來也會像他們一樣。 於是, 日本學校的這個傳統, 就這樣被一路傳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