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本和美國的科學家研究受精過程有新發現

日本大阪大學和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研究小組日前利用小鼠實驗發現, 精子至少能夠兩次通過卵子周圍的透明帶。 這一發現糾正了對受精過程的傳統認識, 有望以很少的精子進行人工授精, 並且對治療不孕發揮作用。

透明帶是指哺乳動物卵子生成期間形成的、圍繞在卵子周圍的一層透明的膜狀保護層, 在受精中起重要作用。 精子接觸圍繞在卵子周圍的透明帶時, 精子尖端頂體與其發生反應, 使精子能夠穿過透明帶而受精。 根據以前的定論, 已發生一次頂體反應的精子無法再次穿越透明帶,

Advertisiment
因而無法受精。

研究小組通過基因操作培育出一種特殊的雌性小鼠, 這種小鼠能夠使精子穿過自己卵子的透明帶, 但無法與卵子結合。 這種雌鼠與普通的雄鼠交☆禁☆配8小時之後再採集卵子, 發現很多精子穿過了透明帶, 但是沒有辦法受精, 都積存在卵子周圍。

研究小組取出積存的精子, 放到正常的小鼠卵子邊, 數小時之後觀察時發現, 精子再次穿過了透明帶, 與卵子結合而受精, 受精卵也能發育成正常的小鼠。 研究小組認為, 這說明比起以前的看法, 頂體反應的持續時間更長, 因此能夠兩次透過透明帶。

大阪大學教授岡部勝指出:“這個實驗弄清了神秘的受精的部分機制, 並且顛覆了以前的定論。 研究如果取得進展,

Advertisiment
也許能夠用少量精子就進行人工授精, 並且用於治療不孕。 ”這一研究的相關論文已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