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的問題:早教是否越早越好呢?
別的孩子都參加早教了, 我的孩子如果不參加早教是否會落後別人呢?參加早教的孩子是否會變得特別聰明呢?寶寶只有幾個月, 早教到底學些什麼呢?寶寶該學習什麼呢?
早教對寶寶的指導作用
專家的回答:讓你的寶寶做他所有會做和能做的事情
著名的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高級神經活動學說的創始人 --- 巴甫洛夫曾說過:“從嬰兒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
Advertisiment
寶寶在嬰兒期的學習也是媽媽學習的過程, 然後教寶寶來認識這個世界, 接受這個世界, 適應這個世界, 融入這個世界。 所以我一直提倡媽媽才是寶寶最好的早教老師, 任何人都代替不了。 每個正常的人與生俱來都擁有多項潛能, 個體的差異在於各項能力的強項與弱項的組合與後天的訓練及培養。 讓我們看看寶寶他自己出生時的能力吧。 這些能力也稱為自然反射。
吮吸反射:寶寶一出生就會吮吸,
Advertisiment
抓握反射:當你把手指放入寶寶的手中, 寶寶會緊緊地抓住。
莫羅反射, 也稱驚嚇反射:出現驚嚇反射時, 嬰兒會因受到驚嚇且感到後方突然無依靠, 造成類似將身體向外展開後又迅速往內縮放, 尤其嬰兒的雙手會最為明顯的出現先張開, 後縮回的姿態的改變, 而呈現擁抱狀。
行走反射:當你扶住寶寶的腋下, 將他直立起來, 你會發現寶寶會邁開步子, 像是走路的樣子;或是把寶寶放在一個平臺的邊緣(如桌子的邊), 當他的腳碰到邊緣, 他會自己抬起腳, 跨上桌子, 就像做一個跨臺階的動作。
爬行反射:把寶寶俯臥, 他馬上就把身體蜷成準備爬行的樣子,
Advertisiment
其實寶寶的體內蘊藏著巨大的發育機會, 直到今天我們對此都所知甚少, 所以我們對寶寶的態度不是單一的施教者, 而是在期待和激勵之間獲得平衡, 感受孩子的需要, 對孩子的反應和行為進行正確的定位, 而這根本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每位嬰兒都有屬於自己的發育時間和他獨特的發育過程, 有自己的特點, 包括殘疾兒童也有他獨特的優勢。 孩子之間是沒得比。 從小的時候媽媽就開始和別的寶寶比較, 寶寶雖小, 但是他也會有無形壓力。 他不會表達, 但潛意識裡或接受這種比較, 或抵觸, 或用哭鬧(我們俗稱的不乖)來反抗。 父母們和教育者的心態是引導寶寶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如果我們想讓嬰兒順利發育, 就應該明白發育是逐步進行的。 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期內, 健康的嬰兒一般都會學會特定的技能。
小編總結:父母應該在早教過程中和寶寶一起互動幫助寶寶開發潛能, 一起探索這個世界。
(兼職編輯:鄧瑞茵)